vimarsana.com


“洞察”號首次揭秘火星內部構造
  就在本週,“洞察號”對火星內部結構的測定結果發表在3篇《科學》雜誌論文中。利用來自“洞察號”的火星震數據,人類首次揭示了火星殼層、幔層和核心的完整結構。
  如何測量
  即使是在地球上,人類也無法直接觸碰到地球內部深處。人類目前最深的鑽井是蘇聯在1989年挖掘的科拉超深井,達到了12 289米深。然而,這個深度和地球6371千米的半徑相比實在是相形見絀。不過,這並沒有抵擋科學家探測地球內部的腳步,他們找到了瞭解地球內部結構的手段——地震波。當地震波穿過行星內部,它在內部的折射、反射都能揭示地球內部結構的特徵。
  20世紀,科學家通過這種方法陸續查明了地殼、地幔和地核的結構。而現在,科學家在火星上也能做到同樣的事情了。NASA研發的“洞察號”著陸器2018年在火星降落,它是第一個肩負研究這顆紅色星球內部任務的探測器。“洞察號”採用了類似於“鳳凰號”的結構,用太陽能板供能。探測器著陸在火星赤道以北的埃律西昂平原西部,這裏陽光充足、地勢地平,而且土質細膩,是安全的著陸點,也適合安放地震儀。
  為了滿足探測需要的精度,地震儀並沒有集成在航天器上,而是在探測器著陸後,由探測器的機械臂像“抓娃娃”一樣把它放到火星表面上,用於聆聽火星震、為科學家收集來自火星內部的信號。
  地球上大部分地震來自於板塊運動時產生的斷層,但火星並沒有板塊構造,它的殼層就像一整塊巨大的板塊。不過火星殼層仍然會因為不均勻冷卻而產生斷層,由此產生火星震。到目前為止,“洞察號”檢測到了733次火星震,意味著這顆星球的震動活動比地球少,但仍比月球活躍。其中35次震級在3到4級之間,也正是它們讓科學家能為我們揭開火星內部神秘。
  火星結構
  另一個團隊則通過8次低頻火星震的直達火星震波(P波和S波)以及界面反射波(PP波、PPP波、SS波和SSS波),分析火星內部的深層結構。他們發現火星幔層範圍可以抵達火星地表以下800千米處,而火星的岩石圈覆蓋範圍達到地下500千米,並且和地球一樣,在岩石圈之下存在一個低速層。根據他們的研究,火星幔部的放射性元素含量較多,從內部加熱了整顆星球。
  最後一項研究則關注了火星核心。火星液態金屬核心的半徑在1830千米左右,接近火星半徑(3390千米)的一半。較大的核心表明火星幔層只包含一個岩石層。至於核心中間是否像地球一樣擁有固態的內核,目前的數據還無法確定。火星核心的平均密度為5.8~6.2克/立方釐米,比原先估計的更輕。這說明有大量較輕的元素存在於鐵鎳核心中。
  對科學家來說,能得到這樣的數據自然令人興奮。更何況對他們而言,得到如此振奮人心的結論並沒有花費太長時間。斯塔勒說:“人類測量地球核心花了幾百年;在阿波羅登月後,測量月球核心花了40年;而‘洞察號’著陸後,測量火星核心只用了兩年。”
  未來的探測
  不過令人好奇的是,在那些更知名的火山活動區域,比如擁有三座巨型火山的塔爾西斯(Tharsis),並沒有檢測到火星震信號。這可能是因為火星核心阻止火星震波向特定方向反射,無法到達“洞察號”,由此形成了一個無法被檢測的核陰影區(core shadow)。
  當然,在初步得出火星結構後,科學家們絕不會止步於此。而此時,他們最期待的就是一次大於里氏4級的火星震。“我們很想看到一次較強的地震,”NASA噴氣動力實驗室的馬克·潘寧(Mark Panning)說,“我們必須對這些數據進行非常仔細的處理,才能得到我們想要的結果。而一次較強的火星震會讓這一切簡單很多。”
  目前,“洞察號”的太陽能面板上已經佈滿了灰塵,能量供應水平正在下降。上個月,“洞察號”在當天風力最強的時候,向其太陽能板附近倒了一些沙子。飛濺出來的沙子在太陽能板上滾動時,帶走了更多的灰塵,相當於用沙子對太陽能板進行了“清潔”,以此增加著陸器的能量供應。
  視頻來源:NASA/JPL-Caltech
  參考論文:
  [2]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73/6553/438
  [3]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73/6553/434
  [4]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73/6553/443
  參考鏈接:
  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21-07/aaft-nil071921.php
  https://mars.nasa.gov/news/8959/nasas-insight-mars-lander-gets-a-power-boost/?site=insight
  本文轉自環球科學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520571530862-20"); });'+'ipt>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520571530862-21"); });'+'ipt>';
if( $('#news-main-body div.news-main-inline-image').length > 0 )
{
var count = 0;
var pTopHeight = 0;
var lastIndex = $("#news-main-body").children("div.news-main-inline-image,p,figure.wp-caption,div.img_wrapper").length - 1;
var first = false;
var second = false;
var third = false;

Related Keywords

Russia ,Soviet ,Apollo Gordon ,Hong Kong Sina Af ,Research Notea Mars ,Research Mars ,Union On Mininga Division ,Secret Mars ,Hong Kong Sina ,Soviet Union ,West Ang ,West Light ,Research Note ,Mars Science ,Mars Trail ,ரஷ்யா ,சோவியத் ,சோவியத் தொழிற்சங்கம் ,மேற்கு ஒளி ,ஆராய்ச்சி குறிப்பு ,செவ்வாய் கிரகம் அறிவியல் ,

© 2025 Vimarsana

vimarsana.com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