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数字赋能广东民生兜底保障_南方网 : vimarsana.com

【高质量发展】数字赋能广东民生兜底保障_南方网


  “‘十三五’期间,广东省城乡低保标准年均分别增长11%;低保补差年均分别增长11%、14%;城乡特困标准年均分别增长15%、16%,提标幅度较大。到今年6月底,省和21市已出台并公布2021年低保和特困提标文件,在新冠疫情影响的大背景下,比上年增加至少3.5%。”聂元松表示。
  社会救助保障工作离不开多方面制度体系支持。《实施方案》创新“党建+社会救助”“物质+服务”“主动发现+报告”的救助模式,通过党员结对帮扶、提供专业服务、定期走访等方式,为救助对象提供心理疏导、资源链接、能力提升、社会融入等服务,不断增强困难群众的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今年4月以来,广东全省民政系统党员干部上门走访低保对象、特困人员53.1万户,帮助解决政策性问题233个、个案性问题16485个。
  作为多层次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救助制度也一直备受关注。
  2020年,广东全省共支出8.53亿元,帮助404.63万困难群众参加城乡居民医保,共支出25.94亿元用于困难群众的医疗费用救助。
  2022年基本建成大救助信息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实施方案》还将“9+1”社会救助制度体系拓展为“9+1+N”。其中“N”是指在“9+1”的基础之上,各地需根据困难群众的个性化需求给予救助,比如给予相应的司法救助、法律援助、残疾人两项补贴等等,更加丰富和健全完善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
  这意味着,广东省在社会救助体系覆盖上将更加全面。包括针对低保和特困、低收入和支出型困难群体、全体公民等不同需求的对象层,建立三个救助圈层,细化基本生活救助、专项救助、急难型救助和社会帮扶等具体措施。同时,将专项救助从医疗、住房、教育、就业、受灾人员救助拓宽到法律援助、司法救助等。
  社会救助体系覆盖面的扩大也对政府治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聂元松表示,广东将进一步强化部门协同,搭建大救助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双向反馈,打通基本生活救助与专项救助、社会力量参与的通道,推进实现更加精准的智慧救助。
  其中包括,以信息化技术为重要抓手,打通救助对象核定难、认定标准不统一、救助碎片化、重复救助与漏保共存的障碍,精准对接救助资源,满足困难群众个性化救助需求。
  同时,全面推进困难群众统一认定、经济状况统一核对、救助对象需求统一发布等,推进认定结果共享使用,建立动态更新的对象数据库,打破政策壁垒,健全救助信息双向反馈机制。
  据悉,目前粤省事已上线“救助自诊”程序,困难群众通过手机即可初步判断是否符合救助要求,系统自动指引其提出并办理各项生活和专项救助申请,更好满足困难群众需求。
  “我们正在积极建立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和数据库,实现对低收入人口的信息汇聚、监测预警、精准救助,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聂元松表示,“到2022年,广东将基本建成大救助信息平台,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制度健全、政策衔接、兜底有力的综合救助格局。”
  (作者单位: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

Related Keywords

Guangdong Minsheng , Mission Province , Information Office , Guangdong Province Home Office , Guangdong Province , New Crown , Province City , Genesis New , Professional Service , Guangdong Province Medical , Secretary Lee , Medical Paul , South Finance All , தகவல் அலுவலகம் , குவாங்டாங் மாகாணம் , புதியது கிரீடம் , ப்ரொஃபெஶநல் சேவை , செயலாளர் லீ ,

© 2024 Vimarsa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