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marsana.com


【生态观察】
“这辈子第一次见野生大象,又爱又怕。”云南省易门县十街乡南山村的老汉陆学生做梦也没想到,一群野生亚洲象会出现在自家门口。它们来自西双版纳,向北迁移数百公里抵达南山村,一待就是一星期。象群白天在山林中休息,傍晚下山到农田里觅食直到次日凌晨。玉米地、稻田里,饭盆大的大象足迹随处可见,过膝的秧苗有的被连根拔起,有的被踩得东倒西歪……毁了庄稼不说,还影响村民耕作、外出,这可让全村犯了难。
近年来,伴随野外种群数量的增加,中国亚洲象的栖息分布区已远超现有保护区范围,大象与人类生存空间的重叠度越来越高。类似南山村村民的遭遇,在云南西双版纳、普洱、临沧等亚洲象频繁活动地区早已屡见不鲜,群众生命、财产受到威胁。
不少专家指出,在中国,如何保护、管理好种群规模占全球百分之一且数量不断增长的亚洲象,缓解“人象冲突”,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技术问题,而保持人象间安全距离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据此,记者两度深入云南热带森林和村寨,实地采访专家和管理部门,探寻实现人象和谐共生的现实路径。
盯住象,管住人
“嘘!几只亚洲象就在咱们脚下的沟谷里,不要惊扰它们。”记者见到景洪市景讷乡林业服务中心负责人杨勇德的时候,他正在山路上带领亚洲象监测队队员跟踪监测6头亚洲象,离象群仅137米。这个数字并不是杨勇德拍脑门想的,而是空中的无人机依托卫星定位系统实时测算回传的。
然而,十几年前他刚参加工作时,可没有这么先进的装备。据杨勇德回忆,当年从事亚洲象监测预警工作只能徒步,凭肉眼观测。由于天黑后象迹难寻,他和同事往往巡护至傍晚便作罢收工,第二天一早,再根据大象脚印和象道轨迹寻找象群。据观察研究,亚洲象从山林下到低海拔农田觅食的活跃时段偏偏就从傍晚开始至次日黎明前,夜间监测预警力量的不足,给“人象冲突”留下了一定隐患。
2017年,全乡2名专职监测员配备了1台监测无人机,杨勇德和队员们不仅有了“天眼”,还获得了“红外夜视”能力,实现了昼夜持续监测预警。此外,政府也为当地群众安装了“顺风耳”:亚洲象监测预警信息会第一时间回传到监测预警中心,并通过“亚洲象监测预警”“雨林景洪”等APP、亚洲象监测预警广播塔以及村民微信群,及时发布象群动向,提醒周边村民规避防范,必要时还会出动警力协同维持人员和交通秩序。
记者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了解到,从预警信息上报到发布,最快只需12秒。由于亚洲象的越野能力很强,移动迅速,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监测预警工作也是在为确保人象安全距离争分夺秒。
谈及如何在云南北移象群保护管理工作中确保人象平安,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亚洲象研究中心主任陈飞提出了三个关键词:盯住象、管住人、做好理赔。只有这样,“才能让群众和亚洲象的安全得到保障”。
据悉,针对北迁亚洲象沿途造成的群众经济财产损失,云南省已启动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定损赔付工作,待统计定损工作完成,将对沿线居民损失进行赔付。
建围栏,巧种植
亚洲象取食农作物,是当前“人象冲突”的一个普遍形式。为了防止亚洲象对农作物和村寨的侵犯,当地人尝试了多种方法,效果也不尽相同。
在景讷乡南岭村村小组组长王应华看来,他们村的太阳能电围栏立了大功。今年3月初,正值冬玉米成熟季,30多头野生亚洲象集体出现在南岭村,频频进入农田取食,眼看丰收将成泡影,全村43户无一不急。听说勐养镇有的村子做电围栏效果不错,大伙立马决定集资修建。短短一星期后,一条长达9公里的电围栏建成了,把南岭村的农田、宅基地围了个水泄不通。这种电围栏采用瞬时脉冲电流,可以对亚洲象产生有效警告而不致击伤。大伙终于踏踏实守住了丰收季。
但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学研究所所长郭贤明看来,这种电围栏短期应急效果虽好,长期使用却未必佳。有研究案例表明,亚洲象非常聪明,能够学会诸如推倒周边树木的方法来破坏电围栏。而改用钢结构围栏设置物理障碍的传统办法,尽管相对更有效,但成本过高,难以复制推广。“这种把整个村围起来的办法,实属下策。”郭贤明说。有专家进而从大象食性和觅食规律入手,建议采取生物隔离或诱导定点取食的方法,以确保亚洲象与人类之间的安全距离。
记者来到普洱市思茅区六顺镇南邦河村勐主寨,这里是亚洲象活动频繁区域,大象进村觅食一度困扰当地群众。据思茅区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唐英介绍,自2018年起,当地林草部门规划了4000余亩食物源基地,分时段、分季节种植亚洲象喜食的芭蕉、玉米、棕叶芦等植物,目前已开辟种植1200亩,在食物短缺季节吸引亚洲象前来觅食,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大象进入村寨的次数。
陈飞建议,农户家尽量不要在房前屋后种植芭蕉等野象喜食的植物,可根据当地经济水平和气候环境替代种植大象不喜食的辣椒等,以形成天然的“生物隔离带”。
设廊道,重规划
“车象冲突”是世界性问题。公路等大型线性工程建设切割了亚洲象原有栖息地和迁移廊道,因此亚洲象时常进入公路,造成交通中断,影响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在云南,穿越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子保护区的“思(茅)-小(勐养)”高速自2006年建成通车后,就曾发生过数十起大象上路事件。
“亚洲象适应能力很强。”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教授陈明勇团队通过长期观察发现,亚洲象对人类交通设施经历了“不认识—车象冲突—适应”的过程。在对“思(茅)-小(勐养)”高速穿越勐养子保护区13公里路段内25个野生动物通道使用情况进行调查时,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环境中心公路路域野生动物保护创新团队发现,野象对桥梁隧道等生物通道利用率达到72%,大象过路的情况已基本看不见。管理和规划部门从历史教训中积累了宝贵经验。2021年年初,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公布《加强亚洲象保护构建人象和谐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要连通重要栖息地之间的生物廊道,破除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对亚洲象迁徙造成的障碍,同时配套设施,促进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连接度保护专家组——亚洲象交通工作组”在编制《在线性交通基建中保护亚洲象》手册过程中,也建议做好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识别亚洲象天然生态廊道,确定优先区域,维持和提升核心栖息地或栖息地瓶颈之间的连通性,进而给出若干原则,包括:应考虑避免穿越大象栖息地,不得已时应优先穿越质量较差的栖息地;公路和铁路的亚洲象通道选址应位于原先的迁移廊道上;亚洲象通道的尺寸应尽量开阔,并在通道附近开展栖息地恢复和补偿等。
部分亚洲象分布国纷纷尝试采用技术化手段,以求破解“车象冲突”。例如,在沿交通线路的高风险区域或行驶的车辆上安装“动物探测”模块,确保司机或养护人员及时接收预警信号并采取应急预案。此外,火车到达固定位置之前的某个固定时间段内,特定的装置会发出自然报警声或天敌的声音,以驱离象群。“未来,随着新技术不断发展和应用场景的变换,还需要持续对其进行跟踪监测和效果评价。”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环境中心研究员王云说。
(本报记者 徐谭)
(
 责任编辑:周凯航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相关推荐

Related Keywords

China ,Taiwan ,Jinghong ,Yunnan ,Yuxi ,Guangdong ,Nanshan ,Si Mao ,Puer Lincang ,Science Institute ,Yunnan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Science Institute ,Management Department ,Service Center ,Conservation Union ,Evaluation Transport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Science Institute ,Office Research Center ,Research Case ,Xishuangbanna Dai Autonomous Prefecture National ,College Professor Chan Ming Yong ,Yunnan Province ,Yunnan Province Forest Fire Corps ,Yunnan Yuxi ,County Nanshan Village ,Nanshan Village ,Xishuangbanna Dai Autonomous Prefecture ,Yang Yong Germany ,Split Second ,Yunnan North ,Green Country ,March First ,Science Institute Director Guo ,Pu Er City Simao District ,Cis Town South State ,Simao District ,Secretary Introduction ,Transport Department ,Transportation Science Institute ,Working Group ,Trail Channel ,Evaluation Transport Department ,சீனா ,டைவாந் ,யுன்னன் ,குவாங்டாங் ,அறிவியல் நிறுவனம் ,யுன்னன் பல்கலைக்கழகம் ,மேலாண்மை துறை ,சேவை மையம் ,பாதுகாப்பு தொழிற்சங்கம் ,அலுவலகம் ஆராய்ச்சி மையம் ,யுன்னன் மாகாணம் ,பிளவு இரண்டாவது ,யுன்னன் வடக்கு ,பச்சை நாடு ,அணிவகுப்பு முதல் ,சீமாோ மாவட்டம் ,போக்குவரத்து துறை ,வேலை குழு ,

© 2025 Vimarsana

vimarsana.com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