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家孩子

为什么你家孩子总是不够自觉努力?真相在这里


  简而言之,
自控力就是指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
  自控力分为行为管理和情绪管理两方面,涵盖了三大能力:
  
一是行动力,即该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能力,比如孩子回到家后,第一时间先做作业,到时间自觉上床睡觉等;
二是拒绝力,即拒绝诱惑的能力,比如孩子写作业时不看电视、不玩玩具、不吃东西等;
三是目标力,即制定目标后,不怕困难,始终坚持为目标努力的能力,这是自控力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它通常决定了一个人自控力强弱。
  在美国心理学家凯利.麦格尼格尔所著的《自控力》一书中,将上述能力相对应地表述为:
我要做,我不要和我想做 。
  
  美国斯坦福大学曾做过一个关于自控力的有名实验,叫:棉花糖实验。
  在这项实验中,600多名4-6岁的孩子被陆续带入一个房间,要求做出选择:在ta面前放上一块棉花糖,如果能够坚持15分钟不吃,将会额外奖励一块棉花糖;但如果没坚持住吃了,就得不到奖励了。
  结果,有的孩子在实验人员一走就吃掉了棉花糖;而有的孩子通过各种方式转移注意力来坚持,例如不时闻一闻,舔一舔。最后,只有三分之一的小孩坚持了15分钟,得到了奖励。
  多年以后,研究人员追踪发现,
那些坚持忍耐更久的小孩,普遍具有更好的人生表现(更自信或成绩更优秀),而那些控制力差的孩子在成年以后,自律性往往更低,取得的成就通常也更小。
  由此可见,
自控力的培养对孩子的未来的重要性。
  既然自控力如此重要,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控力呢?
  
1、区分自控还是他控
  在一次聚会上,一位满面愁容的妈妈聊起了她上高二的儿子。
  孩子之前成绩一直很优秀,并如愿考入了重点高中,但是上高中后,却迷上了手机游戏,导致成绩大幅下降,还变得完全不跟父母交流了。
  这位妈妈百思不得其解,因为在自己的
控制下,孩子几乎不能玩手机,孩子怎么反而迷上了手机游戏呢?
  这位妈妈的话让我不禁陷入了沉思,她的话语中,有一个很扎眼的词:“控制”,
控制孩子不玩手机,那孩子此前的优秀成绩也是“控制”出来的吗?
  其实这位妈妈的问题,是一个社会普遍问题,父母们为了帮助孩子提升学习成绩,常常煞费苦心,从全程陪伴辅导,到严格的时间计划表,再到各种奖惩办法等等,但效果却往往难以持久。
  原因在哪里呢?
  
  
因为这些计划和规则的执行,都是在父母的严厉“监控”下执行的,并不是孩子发自内心,自愿去做的。
  这种通过家长严格监督来帮助孩子的方法,实质是他控。
  他控常常会造成很多不良影响:
  
首先,会让孩子不自信。比如:经常需要父母催促才完成作业的孩子,他会怀疑如果没有父母催,自己能否独立完成作业;
其次,会让孩子产生依赖。孩子会觉得因为反正有父母关注,自己完全可以不用操心,一切等父母通知就好;
第三,会造成孩子迷茫。为什么孩子做作业时,在父母的反复催促中依然分心,原因很可能是他根本就不清楚为什么要做作业,他又怎么会去控制自己的行为呢?
第四,会引发冲突。当孩子长大,力量越来越强,家长继续以指责、命令的方式去控制孩子,就可能会导致亲子关系恶化,甚至引发强烈的冲突。
  
  
他控的方式,给孩子带来的是无法逃避的痛苦,而人面对痛苦的反应,要不逃离,要不压抑,或者反抗。
  而当孩子面对痛苦时,常常会慌不择路地逃离,逃到让他舒适的区域,比如游戏等,这就是那么多孩子沉迷电子产品的一个主要原因。
  所以,家长协助孩子学习,不能仅仅只关注结果或成绩如何,
更要关注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我们是否真正协助孩子提高了自控力,而非是他控达成结果,因为孩子总有一天要离开父母,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自控力的核心能力是目标力,即“我想要”。
  当一个人有着清晰的目标,并自愿为实现目标而付出努力时,他自然而然就拥有了行动力和拒绝力,就算没有外界的监督和提醒,抑或遇到重重困难,他依然会努力向前,这正是自控的核心驱动力。
  古今中外有很多这样例子:囊萤映雪,凿壁偷光、闻鸡起舞,头悬梁锥刺股,无不说明了“我想要”的力量。
  如何提高孩子的目标力呢?那就是
协助孩子看见梦想。
  
  家长可以经常跟孩子讨论孩子想要什么,比如:你长大后想做什么?怎样的状态你满意?考多少分你真正满意?为什么等。
  当孩子愿意为未来的目标努力时,父母应及时给予孩子鼓励和支持,比如你期待爸爸妈妈如何协助你?爸爸妈妈愿意和你一起共同制定规则。
  
只有孩子心中有明确的目标,有“我想要”的梦想,才会从内心生出前进的动力,自觉抵抗各种诱惑,犯错时自我反思修正,遭遇困难时不轻言放弃,想方设法为达成目标。
  
  教育专家孙云晓指出:习
惯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人的行为,70%由习惯控制,很大程度上,习惯会决定自律的程度。
  因此,要提高孩子自控力,必须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做起:
  
(1)阅读的习惯。一个孩子的阅读能力,就是他的学习能力,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未来。阅读对于孩子,不仅是获取知识和智慧的需要,更是塑造精神和人格的需要。 (2)运动的习惯。运动会刺激身体分泌多种积极物质,它带给孩子的不仅是身体的健康,更是对毅力和心灵的磨练和考验,它会让孩子克服困难,把输赢看得更淡,心态会更成熟。 (3)规律作息和管理时间的习惯。 父母要提早培养孩子规范的作息习惯,让他知道:“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
  
  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
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直接影响学习成绩和效率。孩子的时间管理越好,做事情就越专注,这样的孩子就更有计划和责任心。
  
只有掌控了时间,孩子未来才能掌控人生。
  王尔德说:
“最初是我们造成习惯,后来是习惯造就我们。”一个人的习惯里,藏着他的命运,好习惯,才能造就好人生。
  棉花糖实验的主持者米切尔认为:
其实智力受制于自控力。
  所以,真正解决父母“恐辅症”的良药,是看到孩子表现不如人意背后的真相,协助孩子从小提高自控力,这才是他们未来获得成功的最大助力 ,因为:
只有能控制自己的人,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关注我们@6Q幸福家分享更多家庭教育、育儿、亲密关系干货文章~ 关于“打孩子”,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

Related Keywords

Vietnam , Republic Of , United States , Don Masahide , High School , United States Stanford University , Guangdong Shenzhen , Can Independent , வியட்நாம் , குடியரசு ஆஃப் , ஒன்றுபட்டது மாநிலங்களில் , உயர் பள்ளி , ஒன்றுபட்டது மாநிலங்களில் ஸ்டான்போர்ட் பல்கலைக்கழகம் ,

© 2025 Vimarsa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