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腦做好上火星的準備了嗎?
遺傳物質的變化、人身體內液體的重新分佈,以及觸覺、嗅覺和生物鍾的改變……這些都是美國宇航員斯科特·凱利在一項科學研究中所描述的人體變化。他曾在繞地球飛行的國際空間站待了340天。
美國瓦爾帕萊索大學神經科學跨學科中心的研究課題是太空旅行對身體的影響,特別是一種被稱為微重力的現象對大腦和神經系統的影響。微重力環境指的是,在某些環境下重力並不是完全為零,只是非常小。
在太空競賽開始70年後的今天,瞭解這些影響依然是一項具有科學意義的挑戰。人類希望在2030年到達火星,而各種尋求進行太空旅遊的私人項目的數目也將在這10年中成倍增加。
宇航員克勞斯·馮施托希也認為,瞭解這些現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宇航員進入太空後,他們將在平均400公里的高度上停留很長時間。在距離地球如此遙遠的地方,重力對人身體的影響幾乎消失。這種現象就是微重力。
這種狀態會對人體產生諸多影響,甚至還引發了一種太空適應綜合徵。波夫萊特指出,微重力現象、也就是人的身體飄浮在太空中的現象,可能會對人體產生許多影響,其中包括肌肉和骨骼質量下降,不過也應重點關注神經系統受到的影響。
美國宇航員斯科特·凱利與來自俄羅斯的同事米哈伊爾·科爾尼延科一起,於2015年開始了為期一年的國際空間站任務。這次太空旅行的目的是評估長期滯留在外太空對人類的生物、生理和心理影響。在這次旅行中,凱利欣賞了1萬多次日出日落,並繞地球飛行了5000多圈。
除了凱利這位美國宇航員,實驗對象還包括他的雙胞胎兄弟馬克。科學家對他們進行了檢查,以瞭解他們分別在太空和地球表面發生了哪些變化。波夫萊特指出,檢查結果證實了科學家一直以來的猜測。與自己的雙胞胎兄弟相比,凱利長得越來越高,遺傳物質發生了重大改變,骨骼和肌肉質量也有所下降。他的解剖學結構以一種不可否認的方式發生了變化。
然而,馮施托希表示,普通人進行太空旅行時所處的環境不像宇航員在空間站所面臨的那樣極端。私人飛行主要以旅遊為目的,乘客唯一要忍受的是一定的引力,而這種情況僅類似於在遊樂園里玩極限遊戲。
關鍵字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520571530862-20"); });'+'ipt>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520571530862-21"); });'+'ipt>';
if( $('#news-main-body div.news-main-inline-image').length > 0 )
{
var count = 0;
var pTopHeight = 0;
var lastIndex = $("#news-main-body").children("div.news-main-inline-image,p,figure.wp-caption,div.img_wrapper").length - 1;
var first = false;
var second = false;
var third = false;
var height = parseInt( $('#news-main-body div.news-main-inline-image').width() * 0.6 );
$("#news-main-body").children("div.news-main-inline-image,p,figure.wp-caption,div.img_wrapper").each(function(index, el) {
if( index == lastIndex && !second )
{
$(str2).insertAfter($(el));
return true;
}
if( !first && $(el).is(':empty') )
{
first = true;
return true;
}
if( count == 0 )
{
$(str1).insertAfter($(el));
Related Keywo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