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洞村提出“要办好农村义务教育,不能让农村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的重要指示。
作为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战略思想的首倡地,花垣县委、县政府始终牢记嘱托,瞄准教育脱贫目标,以“六个优化”实现“六个到位”,推动教育脱贫落地落实,助推乡村教育发展,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人民对教育的满意度大幅提升。花垣县教育发展脱贫考核连续3年位居湘西州前列,先后获评“湖南省民族地区教育强县建设工作先进县市”“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等荣誉。2020年5月12日,花垣县在2020年全省教育扶贫推进工作视频会上作典型经验交流发言。
花垣县位于湖南省西部,地处武陵山腹地,湘黔渝交界处,全县总面积1109平方公里,总人口31.5万人,其中苗族人口占77.3%。截至2021年6月,全县有各级各类中小学169所(高级中学2所、完全中学1所、职业高级中学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独立初中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0所、中心小学19所、片完小5所、村小122所),幼儿园65所(公办园20所、民办园45所)。在校学生及幼儿55296人(小学生27038人、初中生11951人、普高生5073人、职高生1475人、幼儿9713人)。全县公办教职工2905人,民办学校(幼儿园)及培训机构教职工有787人。
花垣县委、县政府始终牢记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洞村作出的“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的殷切嘱托,以“六个优化”实现“六个到位”,推动教育脱贫落地落实,助推乡村教育发展,探索出一条促进县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花垣路径”。
一、优化统筹领导,每一位干部挂钩教育扶贫责任到位
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教育扶贫作为强县发展、优先发展的“第一民生工程”来抓,从领导机制、政策保障、责任落实三方面强化管理。
一是成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教育扶贫指挥部。由分管副书记、副县长分别担任组长和指挥长,县委攻坚办、县扶贫办、县财政局、县残联、县民政局、县教体局等作为指挥部成员单位,办公室设在县教体局,由县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担任办公室主任;二是出台教育脱贫相关政策提供有力保障。出台《教育发展脱贫工程实施方案》《关于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决定》等系列文件,从政策支撑、投入保障、帮扶措施等方面对教育扶贫工作统筹谋划,确保教育扶贫强力高效;三是落实“三个一律”压实教育扶贫责任。围绕教育保障目标完成和履职实效,县委对行业部门、乡镇党委、后盾单位及各级责任人实行“三个一律”,即目标不完成,一律不得提拔;作风不务实,一律严肃追责;工作不担当,一律就地免职,压实教育扶贫责任。近年来,全县6000余名党员干部帮助贫困家庭学生解决就学就业等难题2.6万多个,社会联动教育扶贫大格局逐步形成。
二、优化办学条件,每一所学校办学标准建设到位
围绕优质均衡教育目标,优化办学条件,加大校舍等硬件设施、网络设施、师资力量建设力度,力推农村标准化学校和城乡教育一体化建设,实现了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城乡均衡、校际均等目标,切实解决贫困学生“上好学”问题。
一是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在近几年财政收入负增长、政府债务化解任务艰巨的情况下,先后投入14亿余元,新建或扩建38所学校、71所农村教学点等义教项目,投资2亿元建设边城高级中学,让学校成为“最美风景”,家门口“上好学”成为了现实;二是加大网络设施建设。在“宽带网络校校通”工程中,花垣县教育城域网建设实现中心机房裸光纤直达县城教育单位及乡镇学校共41个点,带宽不低于1G,教学点采用光纤直达,带宽不小于100M,共61个点,全县中心完小及以上学校的宽带光纤及无线WIFI覆盖率达100%,教育监控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网络联校系统三个系统实现互联互通,在“优质资源班班通”工程中,全县中心完小及以上学校交互式电子白板及一体机为主的信息化设备覆盖100%,在“学习空间人人通”工程中,全县中小学专任教师的“学习空间人人通”覆盖率达到100%;三是加大师资力量建设。3年间,引进、新招教师397人,充实到农村学校或村小任教;每年选派100名教师、校长实施城乡交流轮岗,增配女性副校长39人,实现村小公办教师全覆盖。加强教师培训培养,新招教师50名(高中人才引进14人,初中教师36人),定向师范小学教师补充47人,国家、省、州、县各级培训教师7216人次。以师德建设强化年为抓手,对全县所有教师开展法制教育宣讲大会21场次,签订《教职员工警示教育承诺书》4594份,开展男教师一对一谈话1699人次,学校一月一次师德师风专题教育制全面落实。十八洞小学是一个偏远山村教学点,通过改善办学条件、教师交流轮岗等措施,全面实现了学校“景点化”、师资年轻化,学生从2013年的6人增加到2021年的28人,适龄儿童全部实现就近入学。2017年,花垣县在湘西州率先步入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行列,顺利通过全省教育“两项督导”评估验收。
三、优化帮扶机制,每一个学生不因贫失学上课到位
聚焦“义务教育有保障”,建立“双线三级五包”控辍保学责任机制。推行政府、教育双线控辍,乡镇、村委、村民小组三级劝学,县乡领导包片、学校领导包校、后盾单位包村、村组干部包户、教师包生等“五包”措施保学,构建了励志控辍、行政控辍、司法控辍等控辍体系。2020年,全县小学巩固率达100%,初中巩固率达100.3%,贫困户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2016年起,在全省率先对建档立卡、残疾(学生)、农村特困救助供养等贫困家庭子女实施资助全覆盖,免除学前至高中阶段学费,学前按1500元免除保教费,小学、初中教辅材料据实免除,高中教辅材料费和教材费据实免除,中职免除学费杂费,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及城乡低保户。残疾、特困救助供养子女每生分别按学前、小学、初中、中职、普高学段贫困学生每年分别给予1000元、1500元、2000元、2500元、3000元生活补贴。县财政每年预算440万元,将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标准从4元提高到5元,全县7至15岁男女生平均身高比2012年同龄学生分别增高2.88厘米、2.49厘米。充分发挥社会资助效能,3年间筹集资金350余万元,奖励帮扶贫困学生4000余人次。2016年以来,共发放各类资助资金1.8亿余元,惠及贫困学生269757人次,实现“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目标。
四、优化教师待遇,每一名教师教书育人热情到位
大力提升乡村教师待遇,出台《花垣县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等文件,建立“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待遇越高”的激励机制,全面落实乡村教师差别化奖补政策,激发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活力。县财政每年预算560万元,提高边远村小教师人才津贴标准,最高每人每月可达2200元;每年预算800万元,保障农村学校中层干部、班主任津贴;每年预算100万元,用于化解后勤临聘人员稳控风险;每年预算师训经费300余万,用于帮助教师专业成长;连续五年落实100万元教育奖励资金,用于表彰奖励优秀教师;乡村教师职称评定比例提高10%,确保基层一线教师职称优先评定。如今,全县乡村教师“安心从教、乐于从教”氛围日渐浓厚,2017年来每年均有100余名城区教师主动申请去乡村学校任教,教师职业吸引力明显增强。
五、优化教研引领,每所学校教学质量达标到位
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教研的“三个作用”,不断提升教研“四个服务”水平,配齐配全专业学科教研员并提高高级职称职数,加强经费保障,落实教研员联片驻校制度、学校教研工作评价管理制度、教研员参与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等制度,通过常规视导等方式,深入各片区,深入学校,深入课堂,开展教育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研究,教研员带头上示范课、做专题讲座,指导课堂教学、课题研究等,组织以片区为单位开展赛课、研讨等教研活动,全县教育科学研究氛围浓厚,全县教研工作成效的显著提升,有效引领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在全州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花垣县荣获一等奖13人,二等奖43人,三等奖18人,全州名列前茅;在“一师一优课”活动中,被评为部优5节,省优38节,州优96节;近年花垣县承担中国教科院课题1项,省规划办、教育学会及教育工作者协会课题共58项,州规划办课题18项,1108篇论文获省级以上奖;边城高级中学高考本科上线以年均20.5%的增长率位居全州前列;2021年5月29日,中国教科院“未来学校助力乡村教育振兴”项目在花垣县十八洞村启动,中国教科院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未来学校实验室主任王素为花垣县授牌,花垣县成为“中国教科院未来学校共同体湘西试点县”;花垣县教研工作经验被确定在2021年6月28日召开的全省教育科研工作会上作典型经验交流发言。
六、优化技能培训,每一户家庭致富技能培训到位
始终瞄准“扶贫扶技”脱贫致富目标,不断加大教育技能培训力度,五年来累计投入资金3.1亿元,支持职业教育基地建设,花垣县职业高级中学开设有康养休闲旅游服务、电子商务、中餐烹饪、中医养生保健、数字媒体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等7个专业,学生从2010年的300人增长到1850余人。开展焊工、计算机、汽车驾驶、家政等技能培训班390多期,推动贫困户农民掌握1-2门实用技术,实现2万余贫困农民就近就业、吃“技术饭”。与山东蓝翔技师学院、深圳技师学院、广州机电技师学院等开展东西部协作联合办学,累计选送422名贫困学员到对方学校免费学习深造、高薪就业。2018年6月,山东蓝翔技师学院十八洞分院落户花垣。截至2021年6月,383名挖掘机、装载机技能培训人才,全部顺利毕业、高薪就业,初步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目标。(撰稿:花垣县教育科学研究所 麻佩芳;花垣县教育和体育局电教仪器站 周智敏;花垣县职业高级中学 龙宗清)
Related Keywo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