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旭和蒋有兵在淳安县如新希望小学检查教室灯光(央广网记者魏炜 摄)
今年35岁的余旭,出生在淳安县汾口镇最为偏远的一个小山村——湛川村。走出大山到外面闯一闯,一直是他儿时的梦想。2004年从千岛湖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后,18岁的他经老师介绍到杭州的一家公司做了一名技术工人。吃苦能干的余旭在2010年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杭州康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经过10多年的打拼,事业小有所成。虽然身在杭州,但他一直心系淳安,坚守回报桑梓的善念,从来没有忘记过反哺家乡。
从2016年开始,余旭先后投入50多万元,清淤泥、建曲桥、造凉亭、搞绿化,将村里文化礼堂门口的老池塘改头换面,从原来杂草丛生、垃圾遍布、臭气熏天,到现在池中碧水盈盈,鱼儿嬉戏,岸上鲜花环绕,成为村民们休闲乘凉的好去处。此外,由于村子空心化严重,他还为村里安装了智能监控系统,在全村主要路口和角落安装了60多个摄像头,帮村中老人守好家。
“多亏了余旭持之以恒帮助家乡,环境变得越来越好了。”湛川村村主任余上海说,池塘改造好以后,村里自发成立了护水队,村民也不再乱丢垃圾。80岁的余奶奶告诉记者,“以前这里臭死了,现在有小亭子,有余旭买的野生石斑鱼,还有池塘边的椅子可以坐,大家都愿意来这里逛逛。”
余旭和村主任余上海在湛川村修葺一新的池塘边(央广网记者魏炜 摄)
余旭病发是在2017年的9月。当被确诊为甲状腺癌时,余旭说那是他31年来感到最为无助的一刻,“那时候对这个病不了解,一听是癌症,且已扩散,要死的心都有了,如果不是亲人朋友拉着,我可能真的从医院10楼病房跳下去了。”
那段时间,亲人好友日夜陪护开导他,慢慢地,余旭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勇气,决定积极治疗。“那时候我在想,如果病情能控制住,我要做些有意义的事情,要活得有价值。一,我要入党,了却自己多年的心愿。二,我想为山区孩子做些护眼公益。有些学校建在大山深处,教室采光不太好,室内照明条件也很差,我仍记得读小学时的昏暗灯光,对眼睛伤害很大,我想帮他们更换护眼灯,保护孩子们的视力。”
余旭的母亲是一位做了20多年村妇联主席的老党员,敢为人先、事事带头、热心善良的母亲,一直是余旭对共产党员的印象。余旭说,从小到大看到周围人胸前佩戴的党员徽章,真的很向往,但总觉得自己离共产党员的标准还差得远,因此一直没有递交入党申请书。这次,他终于下定了决心,手术前两天,在病床上郑重写下了入党申请书。
余旭和蒋有兵在淳安县浪川乡双源中心完小讨论教室灯光安装情况(央广网记者魏炜 摄)
山区的教室被一间间点亮
Related Keywo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