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网线畅通坎

一根网线畅通坎坷求学路


一根网线畅通坎坷求学路
    在他5年前参加的一次教师培训中,几位教师播放了其所在学校借助互联网开展美育课程的视频。活灵活现的手工作品、悦耳动听的歌声、婀娜多姿的舞蹈,让李向龙发出由衷赞叹。
    这位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中咀岭村村小的校长,当即下定决心,要将这种“互联网+教育”的模式带到中咀岭,让自己的学生同样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
    经过多方争取,这一想法终于落地。自此,一块屏幕引来了优质师资,一根网线畅通了山里孩子坎坷的求学路。
    
    然而,现实环境一度让李向龙无法更好地践行自己的教育理念。
    李向龙记得自己2009年调任中咀岭小学时的场景。当时,学校只有两排破旧的平房、一个简易的篮球场和几个水泥做的乒乓球台子。教室的屋顶漏水,操场更是“晴天一身土、雨天半腿泥”。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少人都是靠老师上门或是去田间地头动员家长才来读书的。
    面对这样的现状,李向龙意识到,必须要想办法改善教学条件,让学校成为孩子们快乐成长的乐园,这样才能吸引孩子们来读书、读好书。
    为此,他积极对接资源,通过实施国家“校舍安全工程”“全面改薄项目”等,使学校环境得到明显改善。2015年,学校还与积石山县文明办联系,争取到省里相关配套资金,先后购置音乐、美术、体育等器材20余件,建成了校园活动室。
    硬件完善了,软件却不能与之齐头并进。李向龙发现,由于缺乏专业教师,上体育课时,孩子们就是满院子瞎跑;上美术课时,孩子们就在本上乱涂乱画;上音乐课时,老师提个录音机随便放几首歌曲就草草了事……
    “虽然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是所谓的‘副课’,但在‘快乐校园’的建设中必不可少,从长远来看,更是有益于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李向龙有些发愁,直到2016年的那次培训打开了他的思路。
    
    要上网课,首先要解决这个问题。李向龙多方打听求援,总算接通了全村第一根网线,一些信息化教学设备也陆续配齐。他还多次与校内老师沟通,听取大家对互联网教学的意见。其间,在同行的帮助下,李向龙与一家公益机构取得了联系。
    经过沟通,中咀岭小学得以加入该机构开设的在线课堂,免费享受来自全国各地优秀教师开设的舞蹈、美术、科学、阅读等10余门课程的在线教学。
    2017年9月,第一堂线上课在中咀岭小学3年级的教室拉开帷幕。
    孩子们更是不知所措,“眼睛里有好奇、兴奋,也有腼腆和自卑”。一名同学就偷偷问马俊鹏:“老师,我普通话不好,怎么和电脑里的老师同学说话呢?”
    摄像头没对好焦、网络卡住了、没有人抢麦回答问题……首次尝试,留下诸多遗憾,但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都被这种耳目一新的教学模式吸引了。
    老师们看到了更加专业的技能展示、更加有趣的互动方式、更加开放的课堂氛围,也开始反思自己的不足。同学们则被线上所呈现的“外面的世界”抓住了眼球。
    马俊鹏总结了孩子们的课堂表现、课后反馈,与线上教师进行了沟通。相应地,线上的老师也针对中咀岭小学孩子们“不够自信”的心理状态,将授课内容多次优化。
    提供连麦机会、肯定孩子的表现、给参与互动的孩子发放小礼品……慢慢地,中咀岭的孩子们变得主动起来。
    一次学校突然停电,他们还是对线上课程恋恋不舍,老师只能拿出手机,用流量播放了剩余的课程内容。
    刚从中咀岭小学毕业的马国燕告诉记者,过去,她很害怕在陌生人面前讲话,但在线上的阅读、美术课堂上,屏幕另一端的老师和其他学校的小朋友从来不会因为她的方言重或者回答问题不准确而笑话她,反而给她很多鼓励,她也越来越自信了。
    今年“六一”儿童节,在中咀岭学区组织的文艺表演中,马国燕担任主持人。“现场有1000多人,我的家人也来了,但我一点儿都没怯场。”她说。
    
    乐中学、学中乐,孩子们转变为学习的主人。李向龙回忆说,此前,遇到困难,同学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求助老师,可现在他们会在班干部的组织下自己想办法,有时还会让老师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本地教师也在潜移默化地发生转变。英语教师撒玉宝摒弃了以往“一本书、一根粉笔、课上满堂灌、课下全靠背”的传统教学模式,开始借助“精讲+点拨”的形式来梳理知识点。此外,他还会把精心准备的PPT、英语绘本等带到课堂。
    一段时间下来,撒玉宝归纳出一套“英语形象记忆法”。为此,他自学电脑绘画,根据课程内容配图,大大提升了同学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小升初时,中咀岭小学的英语平均成绩达到96分,在全县名列前茅。
    现在,在校长李向龙和线上强大外援的支持下,他与其他老师一起组建了10多个社团,“充实着,收获着,快乐着,每天都过得非常有意义。”
    13岁的马建基在马俊鹏的指导下,参加了全国航模比赛,在2000多名报名者中位列17,获得了去北京研学的机会。他还加入了乐团,学会了架子鼓演奏,被电视台采访报道……
    屏幕之外,孩子们有了无限可能。
给孩子更大世界、更远未来
    如今,“小而精、小而美、小而优、小而特”的“四小”特质在中咀岭小学逐渐浓厚起来,有了独具特色的“双师教学”模式;有了刺绣、田园种植、传统体育等“在地化”课程。更让人感到欣喜的是,家长们对学校的教学越来越认可。
    学生韩培莉一家在临夏州买了房子,但家人还是希望她和弟弟在中咀岭村读完小学。个别转学到城市的孩子也再次回到了村小。
    在学校翻修,设计民族文化、农耕文化展示墙时,有家长主动捐赠了连枷、风匣、木榾都等农耕工具。
    在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帮助下,中咀岭小学正由小变大、由弱变强。
    截至目前,他将中咀岭实践送进7个县22个学区110多所村小,受益孩子达5万多名。由他发起的“积石山县共享筑梦课堂”成功入选2018年教育管理信息化优秀案例。
    与此同时,临夏州的整体教育面貌也焕然一新。生机比提高,计算机教室、录播教室、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室、交互式一体机教室、投影机教室、播放机教室覆盖面扩大,稳步实现着“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的教育目标。
    在今年4月召开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临夏州副州长何瑞莲表示,为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临夏州制定了《临夏州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标准》《临夏州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实施方案》,并在2020年6月全面完成“临夏州智慧教育云平台”州级平台建设。
    甘肃其他地区有了类似的成功经验。陇南市盐官镇坡儿小学是一所独立的完全回族小学,服务范围为两个回族村。该校校长马雄告诉记者,自从2018年4月,李向龙等人将“双师课堂”模式送到坡儿小学,他们也进行了全新的教育探索。目前,已在盐官学区牵头组建线上“曙光课堂”,得到全学区8所学校70多名老师的响应参与。
    据马雄介绍,2018年,坡儿小学只有70多名学生,“空心化”现象严重。现在,学生人数已经上升到90余名。
    一组数据则见证了中咀岭小学的蝶变:近年来,全校教师获得国家级荣誉3人次、省级荣誉9人次、县州级荣誉22人次;全校学生获得国家级荣誉22人次、省级荣誉3人次,县州级荣誉10人次……
    然而,李向龙依旧步履匆匆。他拿出一张题为“未来十年”的图画激励自己。他希望到2027年,中咀岭小学能够培养一批优秀的培训团队、一支优秀的直播团队,在邻县成立二级网络课堂名师工作室。
    “我的生命在学生身上延续,我的价值也在学生身上体现。”李向龙说,他此生的梦想便是越来越多家门口的学校能办成孩子自由成长的现代校园、百姓终身学习的精神家园、有识之士智慧共享的文化乐园。“在这样的环境下,山里孩子才能更好地筑梦、追梦。”

Related Keywords

Beijing , China , Gansu , Ma Jun Peng , Philip Yi Nisshin , Linxia Muslim , National Honours , High School , Muslim Village School , Mission Fu , Other School , Schoola Branch , Guo Other School , Country School , Civilization Office , University School Pass , Village School , School Road , School Road Village , Linxia State , Gansu Province , County Civilization Office , English Image , Bacon Philip Yi Nisshin , Poly Force , County State , Yet Lee , பெய்ஜிங் , சீனா , க்யாந்ஸ்யூ , தேசிய மரியாதை , உயர் பள்ளி , அதர் பள்ளி , நாடு பள்ளி , நாகரிகம் அலுவலகம் , கிராமம் பள்ளி , பள்ளி சாலை , க்யாந்ஸ்யூ மாகாணம் , ஆங்கிலம் படம் , கவுண்டி நிலை , இன்னும் லீ ,

© 2024 Vimarsa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