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珍伍尚鈞坦言,公司轉型步伐不算快,又期望引進高科技產品,吸引更多年輕人入行。(信報資料圖片)
「八珍甜醋份外香」,港人對此句廣告宣傳口號耳熟能詳。這家老字號醬園如何兼顧傳統風味,同時促進數碼轉型?八珍國際有限公司董事經理伍尚鈞表示,八珍由他的祖父伍偉森在1932年創辦,屹立至今近90年,「世界不斷轉變,我們亦想提高生產力、衞生情況等。舉例說,如果是大牌子,工業化生產都較為容易。若想保持傳統味道,又想提高生產效率及現代化,揀選使用哪些新科技時,便要作深入考慮。」
早前在科技園安排下,初創到訪八珍醬園了解工序,以制定科技化生產步驟。(八珍國際圖片)
安排初創視察 度身訂造所需
八珍沿用傳統天然發酵方式製造醬料,產品需經數月釀製,以及長達數年的陳化而成。堅持本地生產的八珍,旗下商品外銷全球,至今在港擁有4間自家商舖,亦於新加坡開設分店。伍尚鈞直言,八珍雖是家族生意,但亦一直有意轉型求變,「轉型步伐不算快,因為每做一件事,背後或者會影響食品味道及營養,如果覺得舊方法最好,就沿用該方法。」
通過「SPRINTER 2」計劃配對,科技園早前安排初創公司到訪八珍的廠房,細心了解每個工序,從而制定出有系統及高科技的生產流程,節省人手之餘,也可保留傳統風味,「以傳統工藝方式做傳統食品,看似跟創新科技風馬牛不相及,但仔細想想,其實有不少地方,科技是可以幫上忙。」
透過紅外線技術,協助師傅了解一盤黃豆的發酵溫度,避免發酵過久。(八珍國際圖片)
目前八珍已接觸數間本地及海外初創,以暢銷產品之一蘿蔔糕為例,所用到的蝦米、瑤柱均由人手挑選,蘿蔔亦須人手切割,「蘿蔔糕要做得好,蘿蔔切法係非常講究(specific),並非隨便用機器切割,所以我們需要與初創研究,如何利用機械臂切出符合心水的蘿蔔(形狀)。」
除了切割工序外,八珍正研究利用紅外線技術,協助師傅監控不同醬料(包括醋、醬油、麵豉等)與食品的發酵情況,「傳統方法,要依賴師傅經驗控制發酵環境;現時可利用科技提供多一層監控,譬如透過紅外線技術,助師傅了解一盤黃豆的發酵溫度,從而避免發酵過久。」據了解,該技術解決方案為紅外線熱像儀,連同前文提到的機械臂,暫仍處於客制化階段,尚未正式引進生產線。
八珍堅持本地製造,成立至今已近90年,在香港擁有4間分店。(八珍國際圖片)
Related Keywo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