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有数据显示,2021年前5月,佳兆业总合约销售约为539.79亿元,总合约建筑面积约为3,273,485平方米,分别较2020年同期增加约99.5%及99.1%。
根据亿翰智库公布的“2021年1-6月中国典型房企销售业绩TOP200(全口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佳兆业以800.1亿元的销售额排名第27位,较2020年底第25位退后了两个名次。
虽然销售业绩增长形势喜人,但为了获得更多资金,佳兆业在融资上面也表现的较为激进。5月25日,佳兆业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发行3亿美元2026年到期优先票据,年利率高达11.65%。克而瑞将此次拟发行的优先票据归为“高息债”。
此外,在4月21日,佳兆业发行额外2023年到期的2亿美元、年利率9.75%的优先票据,并与2023年到期的5亿美元9.75%优先票据合并形成单一系列。
在今年一季度,佳兆业披露,对外发行了两则优先票据,一则为3亿美元,年利率为10.875%;一则2亿美元,年利率为9.95%。
上述融资成本均高于2020年佳兆业8.7%的综合融资成本,让业界更为担忧的是,今年5月份,排名前30的房企美债加权票息为7.43%,而佳兆业数笔融资均明显超出均值。
在行业人士看来,佳兆业发行的美元债利息率之所以如此之高,在很大程度上显示了资本市场对其财务状况和发展前景的担忧。
被疑“明股实债”
根据今年年初发布的2020年度业绩报告,佳兆业指出,在财务方面,在2020年已经实现“三道红线”由橙转黄。具体来看,相比2019年末,净负债率由144%降至98%;现金短债比由1.1倍提升至1.56倍;剔除预收账款的资产负债率下降至70.3%。
佳兆业方面甚至认为,自身财务表现总体维持在健康水平,财务结构持续优化,流动性显著增强。并向外界宣称,预计2021年,公司将实现“三道红线”全部达标。
但是,业界认为佳兆业的实际债务杠杆程度或许更高。据报道,佳兆业与新城控股、三盛控股、蓝光发展等公司一道,均出现了少数股东权益占净资产比例明显高于少数股东损益占净利润比例的情形。
具体来看,2020年佳兆业少数股东权益合计463.86亿元,占比为58.93%。但是,少数股东损益却为-1.69亿元,占净利润-3.20%,也就是说,少数股东参与投资的子公司出现了亏损,导致两者相差超过62个百分点。
令人感到不解的是,少数股东损益居然连续两年为负。2019年,少数股东权益较2018年增加了152.91,亏损4.30亿元。2020年,少数股东权益再次增加了163.96亿元,但仍然亏损1.69亿元。越亏越投,少数股东确实当了一回“活雷锋”。
但从财务角度来看,如果房企少数股东权益占净资产比例明显高于少数股东损益占净利润比例,则该房企可能存在“明股实债”嫌疑。
引发业主维权
Related Keywo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