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慈的皇帝与无

仁慈的皇帝与无动于衷的大臣_梦篱笙箫_新浪博客


崇祯是个仁慈的皇帝,却不是一个好皇帝。他没有抓住主要矛盾。在他掌握政权之时,最真切的感受就是缺钱。到处都在拖欠军饷,各处救灾也都需要钱。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土地兼并,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吏治腐败。而且吏治腐败是蔓延性的,他从内帑中拿出的10万两救灾银,被从上到下的官员贪墨殆尽,只留下些许残渣给老百姓,他难道没有很大触动吗?
看这些专家学者讲历史,很多都是似是而非的,都和他们自身的阶级地位息息相关。他们所宣扬的那些谦谦君子们,包括明朝的那些不畏生死的言官们,都太拔高了他们的历史意义。在我看来,明朝中后期的言官们确实如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中描写的那样,言官是另一种腐败。他们大声疾呼的,拼命呐喊的都是一些限制皇帝的无关紧要的道德问题。他们是被豢养起来的,不关心国计民生,一心想博得大名声,索取高位的官场赌徒。最后,他们也沦落到贪污腐朽的生活中去了。而实干家海瑞们却是非常孤独的。
崇祯皇帝没有用好人,首先是没有用好袁崇焕。对于袁崇焕这种有才能,但屡次抗命的官员,是要限制使用的。一些历史学者还在为袁崇焕鸣不平,说给袁崇焕定的罪名没依据。但最主要的两条,说是五年复辽,结果满清越过你的防区杀奔北京,这在以往是前所未有的。而且直接原因就是袁崇焕诛杀毛文龙,凭着一条杀袁崇焕并没有问题。另一条,私自议和。袁崇焕在答崇祯策问时说过这一条计谋。但这并不意味着袁崇焕可以不经请示直接议和,这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不允许的大罪,强行开脱只能是自说自话。崇祯皇帝最开始确实没有想真的杀了袁崇焕,但要收回兵权。因为他看到了关宁铁骑的实力,再也没有其它军队可以相提并论了。并且这支军队正成为袁崇焕的私家军,这已经是危险的火苗了。不要谈什么忠诚,真的到了那一步,袁崇焕未必不是洪承畴、吴三桂?但在皇帝论罪的时候,袁崇焕不认错、不认罪,没有让崇祯帝有台阶下,好像所有的错误都是崇祯犯下的似的。袁崇焕真的认错,真的交权,崇祯是会用他的,可惜没有如果,但其实真的不可惜。
崇祯真正的窗口期在于组建自己的权力班底,但他错过了时机。他看上的人都是一些毫无政治经验的人,无法在权力场上生存,是真正意义上的书生,靠这些人无法管理国家。内阁成员换了一百多人,可以说是没有内阁了。这甚至比万历不上朝危害还大。这个上层建筑几乎坍塌,国家无法有效运转。更严重的是,他长时间信任的内阁首辅温体仁是一个弄权高手。他关心的只是权力,对国家的长治久安一点也不用心,明朝的大厦倾斜了。而这些错误是崇祯犯下的。这种局面甚至比不了魏忠贤专权的时候,毕竟能在东林党围剿中生存的官员,能力上都是不差的。崇祯用了太多坐而论道的官员,结果一败涂地。
崇祯同情灾民,主张对于农民起义采取安抚的措施,这本没有错。但对于那些领头闹事的,必须要有办法。要么就用严刑峻法治罪,要么就高官厚禄招安。崇祯并无对策。没有了最高原则,下面的官员就有了自己的操作空间。读读《明史》崇祯朝的事情就可以知道,农民军的力量一直都不行,几次逃出生天,就是因为大肆贿赂官员,使得他们起死回生。最后完全呈现燎原之势在崇祯朝的最后几年,那也是因为朝廷欠饷,明军哗变,是崇祯的不作为导致了最终的恶果。
崇祯所说的诸臣误我没有错,但他作为最高领袖,十七年的皇帝,他是有机会力挽狂澜的。他的注意力用错了地方,不管是像魏忠贤那样不择手段的弄钱,还是像张居正那样有技巧的弄钱,最紧迫的任务都是要弄钱。最好能像他的老祖宗朱元璋那样,对贪官污吏下死手。他下了死手,对匪首特殊处理,派得力巡抚赈灾,农民起义是会消除的,但他没有。缺钱,也让他丢掉了至关重要的一仗——松山之战。
一味地讥笑赵括的纸上谈兵是愚蠢的。从军事上来说,廉颇的战法并没有错。但他没有考虑到这是场国家之间的最后决战,是国力的比拼。在国力上,战国比不过秦国,这也是赵王不得不用赵括的原因。同样的,明清之间的松山之战也是这样的情形。崇祯在最开始是支持洪承畴的坚壁清野、固守待援的策略的,这也是军事上的最佳招法。但是相持三个多月耗费了60多万两银子,崇祯吃不消了。吃不消有两种解决办法,那么就是逼着大臣想办法弄银子,崇祯没有拉下那个脸。崇祯也死于死要面子,到了生死时刻,他缺乏那股狠劲,即使抄家也要把银子抄出来。关键时刻皇帝老是商量,这些大臣们也知道了皇帝的底线,欺负老好人皇帝,银子也就没着落了,只能逼前线将领。
最后的结局也就顺理成章了。袁崇焕、洪承畴这些文官出来的将领,在军队管理上可能没问题,但在具体的战术素养上,明显就差了许多。松山一战的失利,明朝丢掉了半壁江山。明军也成了清军的运输大队长,不去管它,它也就撑死十万人。拼命的作战,反而让它的实力倍增。即使到了现在,只要崇祯下决心迁都南京,明朝还是有希望。因为从力量上,南方依旧富庶,明朝尚有三十多万的兵员。只有下决心整顿,崇祯还有翻盘的筹码。但他还要指望群臣配合,殊不知他们早就说出了气数已尽的话,他们为了保住他们的财产,早就想好了要投奔新主子。
崇祯的悲哀就在于没有皇帝的杀伐决断,对文官集团太温柔了。天下大势已坏,你总要杀一帮人祭天的。但崇祯杀的都是为他卖死力的那些人,也怪不得后面的人要投降了。崇祯的运气也实在太差了,气候的意向不但导致大明朝北方连年灾害,也使得美洲的白银无法运往中国,中国白银急缺。推行一条鞭法的明朝政府变得异常贫穷。在朝鲜的抗日战争,又消耗了明朝的一等主力——关宁铁骑,并且最后一位名将李成梁也陨落了,这才让满清有了崛起的机会。或许吊死煤山的崇祯心里想的真是天亡我也,非斯人也!
分享:

Related Keywords

Nanjing , Jiangsu , China , Mexico , Myanmar , Wenlong , Hainan , Beijing , Manchu , Shan State , Liaoning , Donglin , Jilin , Burma , Zhao Kuo , Hilla Chongzhen , Zhao King , Burma Campaign , Urgenta Mission , Armya Chongzhen , Minister Sina , Manchu Vietnam Guo , Ben Beijing , Step Yuan , Chongzhen Taiwan , Management Country Cabinet , Field Country , Warring States , Nanjing Ming , Ming North , நான்ஜிங் , சீனா , மெக்ஸிகோ , மியான்மர் , ஹைனன் , பெய்ஜிங் , மஞ்சு , ஷான் நிலை , பர்மா , ழோ குவோ , பர்மா பிரச்சாரம் , புலம் நாடு , போரிடுவது மாநிலங்களில் , மிங் வடக்கு ,

© 2025 Vimarsa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