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像埃尔霍兹这样仅用溶瘤病毒就治疗成功的病例可能只是个例。在过去十年中,研究人员已经开始将病毒和其他药物结合使用,在更大范围的患者中有效地治疗癌症。溶瘤病毒与免疫治疗药物的结合挽救了尼尔森的生命,这可能很快就会成为治疗其他多种癌症的可行方法。目前已经有数十个对癌症进行溶瘤疗法的临床试验;近年来,随着大型制药公司投资或收购生物技术初创企业,许多人也对该领域产生了浓厚兴趣。尽管T-VEC是迄今为止美国唯一批准的溶瘤病毒癌症药物,但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药物出现。
向癌症患者提供病毒浸润面包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的科学家已经有能力精确地操纵病毒,也对溶瘤病毒如何工作有了更细致的理解。但最重要的,或许是一种名为“检查点抑制剂”(checkpoint inhibitors)的开创性抗癌药物的出现。这类药物能促使免疫系统以癌细胞为目标,其首个药物“Ipilimumab”于2011年获得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
研究人员发现,癌细胞在人体内的生存依赖于一种独特的“隐身机制”,这成为一个关键的突破点。人体的免疫细胞会在其表面表达一种名为“检查点”的蛋白质,而这种蛋白质通常会调节免疫系统,使其不会破坏健康细胞。当免疫细胞识别出一个检查点蛋白时,就像启动一个自动开关,可以使细胞停止分裂。肿瘤细胞通过显示匹配的检查点蛋白来利用这一机制,削弱免疫细胞的防御能力。
在早期一项溶瘤病毒试验中,研究人员曾让参与者吃下蘸过病毒液体的面包
当涉及防御外来入侵者时,免疫系统主要依赖的是T细胞,它们会学会识别并杀死入侵病原体。但是,人体内并不总有足够的T细胞来有效地完成防御工作,这就使免疫治疗药物的成功打了折扣。于是,病毒就有了用武之地,它们会召唤更多的T细胞来到肿瘤部位。
当病毒被注入肿瘤时,肿瘤变成了受感染的组织。这些病毒能催化成群的T细胞冲向肿瘤,准备保护身体。目前,检查点抑制剂药物仅对一小部分患者有效,但研究人员认为,如果加入病毒的话,有效的比例可能会增加1到3倍。
这种联合治疗方法标志着癌症研究来到了重要的转折点。2018年,由于在检查点抑制剂方面的研究,艾利森与日本京都大学的本庶佑教授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而且,正如研究已经证明的那样,病毒感染的有益影响会超出单个肿瘤所在的部位。实验中发现,给小鼠注射病毒不仅能减缓目标肿瘤的生长,还能减缓身体其他部位的肿瘤生长。这是因为T细胞一旦被组织起来,就会在全身移动,在癌细胞出现的任何地方攻击它们。研究人员将这一过程称为对癌症的系统性免疫,而这也是全世界溶瘤病毒研究人员想要达到的目标。
给予身体抵抗肿瘤的手段,这本身就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治疗方法,甚至可能用来治愈扩散迅速且致命的转移性癌症。
Related Keywo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