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体验,也有可能相互交织,因而让“节目”观众,有了比在动物园看大象更多更复杂也更高级的感官收获――即使并不是每个人对此都有自觉。
你以为大家在看动物,实际上大家看的可能是文化。
比形式更重要的,是内容。缺少内涵的文艺作品,无论包装得多么花里胡哨,终究不过是镜花水月、过眼云烟。
这不禁又让人想起了不久前惊艳众生的《洛神水赋》。水底的洛神挥舞着翩翩丝袖翩跹而起,古人笔下的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以现代舞美的形式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这支河南卫视端午晚会的开场舞,让河南卫视再度登上微博热搜。
这不是河南卫视第一次凭借国潮“出圈”。此前春晚的《唐宫夜宴》和元宵晚会的《元宵奇妙夜》,都曾因为颇具传统国风特色的舞蹈设计受到好评。
不能否认这些节目中演员的精彩表演,但是让这些节目好看的更重要的元素,则是节目根植其中的深厚文化土壤,也就是它们的精神内涵――几千年的文化遗产通过现代传媒复活,怎能不动人心弦并与之共鸣?
曾几何时,我们的综艺节目曾因文化价值不足而广受诟病,甚至因为娱乐过度而让人有了“愚乐”的担忧。
好在从国家政策到市场主体,都在推动情况发生变化。综艺在向文化的回归,《典籍里的中国》《国家宝藏》《故事里的中国》《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一档又一档“叫好又叫座”的节目“圈粉”无数,这些节目,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和前些年那些热闹但空洞的节目有了天壤之别。有专业人士评论,历史积淀的厚度、思想挖掘的深度与艺术呈现的高度,三者的有机统一成为这些综艺节目不断赢得口碑、赢得观众的根源。
越来越多的节目里,主角不再是明星,但它们依旧备受欢迎。当一款综艺有了“灵魂”,便条条大路通罗马,成功的途径不再是千篇一律的了。
所以,综艺好看,未必都靠演。
Related Keywo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