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是生命的动力之源,心脏一旦停跳便意味着生命的凋亡。对于心力衰竭患者,心脏移植技术为其带来了生的希望。在传统移植手术过程中,心脏必须离体、停跳及冷藏,不可避免会发生心肌缺血损伤,而心肌缺血是影响患者预后的最重要因素,可导致术后受体心脏功能不全,心脏无功能,甚至病人死亡等严重后果。
据中山一院副院长、器官移植科学科带头人何晓顺介绍,由于心脏是对缺血损伤最敏感的器官,若离体缺血时间超过6小时,手术风险将大幅增加。如何破解心脏移植过程中的缺血损伤难题,一直是全球科学家的重点研究方向。
该院多学科团队组成联合攻关小组,经过两年多的探索,最终探索出了一套全新的心脏移植技术流程,并将该技术命名为“无缺血心脏移植术”。
为了确保从实验阶段到临床应用的安全过渡,团队还完成了10余次临床“无缺血”心脏获取和离体常温机械灌注演练。
经过心脏外科、心内科、器官移植科等10余个专科的MDT会诊,专家们一致认为,除了心脏移植,其余的常规手术治疗已无法解决福伯的心脏问题。另外,由于福伯患有严重心肌病、心力衰竭,且合并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若实施传统心脏移植手术,面临的风险也很大。
6月26日14时,福伯和受体捐赠者同时进入了手术间。40余名医护人员,投入到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换心大战”中。责任编辑:李墨涵(EN043)
Related Keywo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