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marsana.com


  
一、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发展基础更加巩固 
  二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28285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9%;两年平均增长5.5%(按2020年二季度、2021年二季度两年同比速度的几何平均值测算,下同),比一季度平均增速加快0.5个百分点;与一季度环比增长1.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7070亿元,同比增长7.6%,拉动经济增长0.5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14531亿元,同比增长7.5%,拉动经济增长2.9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51257亿元,同比增长8.3%,拉动经济增长4.5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5.1%。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6.0%、40.5%和53.5%。与上年同期相比,第二产业比重提高1.3个百分点,第一、三产业比重分别下降0.4、0.9个百分点。
  上半年,我国GDP为53216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2.7%,两年平均增长5.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8402亿元,同比增长7.8%,两年平均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07154亿元,同比增长14.8%,两年平均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96611亿元,同比增长11.8%,两年平均增长4.9%。
  
二、生产形势不断向好,发展动力持续激发 
  二季度,夏粮夏油再获丰收,生猪生产快速恢复,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拉动经济增长0.5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5.5%。工业生产持续较快增长,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拉动经济增长2.8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6.4%,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占GDP的比重为28.3%,比一季度提高0.8个百分点,占比回升态势已延续三个季度。在节假日因素对居民消费的拉动下,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9.6%、12.7%和17.1%,带动服务业稳步恢复。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增加值同比增速为19.5%,两年平均增长17.6%。
  上半年,工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以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较快,增加值同比增速分别为15.9%、17.0%、21.0%、29.1%、13.6%和20.3%,合计拉动经济增长9.7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6.6%。
  
三、消费拉动作用明显,投资净出口协同发力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压舱石”作用显著。随着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清明、“五一”、端午假日因素带动消费市场稳步恢复,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增强。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1.7%,拉动经济增长7.8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77.1%,拉动经济增长6.1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实际增长17.4%,两年平均实际增长3.2%。
  投资需求拉动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聚焦“两新一重”和短板弱项,加大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支撑经济恢复向好。上半年,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19.2%,拉动经济增长2.4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13.2%,拉动经济增长1.0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12.6%,两年平均增长4.4%。
  净出口需求延续增长势头。稳外贸成效继续显现,进出口增势良好。上半年,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19.1%,拉动经济增长2.4个百分点,两年平均拉动经济增长1.1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9.7%,拉动经济增长0.8个百分点。据海关统计,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顺差1633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0%以上;据商务部统计,1―5月份,我国服务贸易逆差同比减少2356亿元。
  
四、新动能助推经济恢复,新业态释放市场活力 
  新动能发展势头良好,新兴产业表现活跃。上半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2.6%和22.8%,分别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6.7和6.9个百分点。服务业重点领域企业营业收入保持快速增长,1―5月,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7.6%和28.3%;两年平均分别增长15.6%和15.5%,分别高于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两年平均增速4.5和4.4个百分点。网络零售活力不断激发,上半年,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8.7%,两年平均增长16.5%,比1―5月的两年平均增速提高0.9个百分点。
  (作者系国家统计局核算司司长 赵同录)
  
  2021年全国夏粮总产量2916亿斤,比2020年增加59亿斤,增长2.1%;其中小麦产量2687亿斤,增加52亿斤,增长2.0%。
  夏粮播种面积恢复性增长,扭转了连续五年下滑势头。2021年全国夏粮播种面积3.97亿亩,比上年增加398.2万亩,增长1.0%;其中小麦播种面积3.44亿亩,增加300.4万亩,增长0.9%。国家进一步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稳定种粮预期,各地层层压实粮食生产责任,积极落实各项补贴政策,加上价格总体向好,农民种粮意愿增强,夏粮播种面积止降回升。
  夏粮单产稳步提高,连续三年保持增长。2021年全国夏粮单产367.7公斤/亩,比上年增加3.8公斤/亩,增长1.1%;其中小麦单产390.9公斤/亩,增加4.2公斤/亩,增长1.1%。夏粮生长期内,主产区光温水匹配较好,墒情适宜,总体利于夏粮生长和单产的提高;同时今年各地加强田间管理,加大病虫害防控力度,加强小麦后期“一喷三防”,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另外近年来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推进,优良品种广泛推广,农业社会化服务不断发展,推动夏粮单产持续提升。
  
  上半年,全国猪牛羊禽肉产量4291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802万吨,增长23.0%。猪肉产量快速增长,牛羊禽肉产量稳定增长,禽蛋产量有所下降,牛奶产量保持较快增长。
  生猪产能持续释放,存出栏同比大幅增长。今年以来,随着前期稳产保供各项政策措施成效进一步显现,新增、改扩建养殖场生猪产能持续释放,生猪生产快速恢复。二季度末,生猪存栏43911万头,同比增加9915万头,增长29.2%,比一季度末增长5.6%;其中能繁殖母猪存栏4564万头,同比增加934万头,增长25.7%,比一季度末增长5.7%。上半年,生猪出栏33742万头,比上年同期增加8639万头,增长34.4%;猪肉产量2715万吨,增加717万吨,增长35.9%。
  牛羊禽肉、牛奶产量稳定增加,禽蛋产量有所下降。上半年,全国牛肉产量291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13万吨,增长4.5%;羊肉产量210万吨,增加13万吨,增长6.8%;禽肉产量1075万吨,增加59万吨,增长5.8%。牛奶产量1540万吨,增加109万吨,增长7.6%。禽蛋产量1557万吨,减少66万吨,下降4.1%,主要是受去年禽蛋价格低迷、饲料成本上涨等影响,蛋鸡养殖效益整体亏损,今年部分养殖户选择退养或缩减养殖规模。
  
  
一、工业生产稳定增长,产能利用率水平较高 
  工业生产增长较快,增速高于疫情前水平。1―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9%,增速较一季度回落8.6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速为7.0%(以2019年相应同期数为基数,采用几何平均的方法计算),较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增速略高于疫情前水平。分三大门类看,1―6月份,采矿业以及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分别增长6.2%、13.4%,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2.5%、6.0%;制造业增长17.1%,两年平均增速为7.5%,高于疫情前水平,成为工业生产稳中加固的压舱石。
  超八成行业和产品实现增长。分行业看,1―6月份,41个大类行业中,有39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实现增长,其中29个行业实现两位数增长;从两年平均看,35个行业实现增长,行业增长面达到85.4%。分产品看,1―6月份,612种工业主要产品中,535种产品产量同比实现增长,增长面达到87.4%。
  产能利用率处于近年来较高水平。1―6月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7.9%,较去年同期提高6.8个百分点,较2019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为近年来较高水平。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制造业以及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5.8%、78.2%、74.6%,较去年同期均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分行业看,纺织、化纤、造纸等消费品行业产能利用率回升明显,较去年同期提高9个百分点以上;石油加工、有色金属冶炼、电气机械、通用设备等原材料和装备行业产能利用率达到80%以上,处于近年较高水平。
  
二、工业升级态势明显,新动能成长壮大 
  装备和高技术制造业引领作用凸显。1―6月份,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2.8%、22.6%,明显高于其他行业板块;两年平均分别增长11.0%、13.2%,增速较一季度回升,且高于规模以上工业4个百分点以上。其中,电气机械、金属制品、通用设备、专用设备、电子行业快速增长,1―6月份增速分别为29.4%、28.2%、24.3%、20.1%、19.8%,两年平均增速均在10%以上。汽车制造业1―6月份增长21.8%,两年平均增长8.6%,高于规模以上工业1.6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迅猛,产量同比增长两倍以上。
  电子和新兴产品快速增长。受新建投产、价格上涨、国产化替代效应拉动,1―6月份,集成电路、光电子器件、电子元件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8.1%、41.7%、39.9%,部分电子器件产品生产增速达到近五年最高水平。与此同时,单晶硅、电子工业专用设备等电子相关材料和设备产量增幅较大,呈现上下游产业协同加速态势。另外,工业机器人、太阳能电池、电子计算机整机分别增长69.8%、52.6%、40.6%,两年平均增速均在20%以上。
  
三、原材料生产基本恢复,消费品生产继续改善 
  原材料行业平稳增长。1―6月份,原材料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8%,两年平均增长6.0%,接近疫情前水平。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化学原料、钢铁行业分别增长18.8%、14.5%、11.5%,两年平均增速均在6%以上。主要原材料产品生产平稳,水泥、平板玻璃、粗钢、十种有色金属、初级形态塑料等同比增速均在10%―15%。
  消费品行业持续恢复。1―6月份,消费品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5%,两年平均增长4.8%。其中,医药制造业增长29.6%,两年平均增速为14.9%,持续较快增长;文教工美、家具分别增长25.6%、25.1%,较去年同期明显恢复;食品、纺织、造纸、化纤等行业增速在8.2%―13.4%,呈逐步恢复态势。
  
四、工业出口快速增长,重点商品出口强劲 
  抗疫相关物资出口大幅增长。医药制造业出口延续去年下半年以来的增长势头,1―6月份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53.5%;防疫用品所需原料海外需求旺盛,拉动化纤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增长51.8%;用于海外运输的金属集装箱产量翻倍,带动金属制品业出口交货值增长46.9%。医疗等抗疫和运输装备物资的出口为全球抗疫、经济恢复提供有力支撑。
  
五、工业企业盈利增加,经营状况继续改善 
  工业企业利润较快增长。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83.4%,两年平均增长21.7%,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较快增长势头。其中,采矿业、原材料行业利润大幅增长,增速分别为135.5%、253.2%,两年平均分别增长15.2%、36.3%;装备和高技术制造业分别增长53.4%、63.3%,两年平均增速均在20%以上。营业收入利润率有所提升,1―5月份为7.11%,同比提高2.05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面持续缩小,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减少29.6%。
  企业资金、订单状况好转。据问卷调查,二季度,小微企业贷款难问题继续缓解,规模以下小微企业获得银行贷款比例为34.5%,较上季度和去年同期均有所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金紧张状况有所改善,资金紧缺指数降至56.7%,低于去年同期水平。二季度,订单情况同比继续改善,工业企业订货量指数为45.9%,高于去年同期和疫情前水平。订单持续改善带动用工增长,二季度用工需求指数为53.2%,处于近年高位。
  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稳中加固,但企业、行业、地区间不均衡现象有所加剧,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中下游行业影响加大,产业链供应链断点堵点依然存在,外部不确定因素较多,工业经济稳定恢复仍面临多方面考验。下一步,应围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继续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大宗商品价格过快上涨及其连带影响,缓解中小微企业成本压力,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巩固工业经济平稳增长态势。
  (作者系国家统计局工业司副司长 江源)
  
一、持续恢复,服务业生产稳中向好 
  服务业恢复态势稳定向好。初步核算,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296611亿元,同比增长11.8%,两年平均增长4.9%(两年平均增速是指以2019年同期数为基数,采用几何平均方法计算的增速)。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55.7%,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3.0%,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7个百分点,分别高出第二产业16.8、9.4和1.2个百分点。二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两年平均增长5.1%,较一季度加快0.4个百分点。
  企业生产经营持续改善。1―5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1.9%,两年平均增速较1―4月份提升0.2个百分点至11.1%,高于2019年同期同比增速1.0个百分点。
  服务业投资保持增长。上半年,服务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7%,两年平均增长4.8%;1―5月份,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3819亿元,同比增长41.6%,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的79.4%。
  服务贸易逆差大幅减少。1―5月份,服务出口增幅趋稳,进口降幅有所缩小,服务贸易逆差同比减少2355.9亿元。其中,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占比提高,进出口总额8989.9亿元,同比增长11%,占服务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46.4%,比上年同期提升3.1个百分点。
  
二、增势显著,新动能支撑有力 
  现代服务业保持稳定增长。上半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0.3%、13.6%和4.7%,两年平均分别增长17.3%、6.1%和5.6%,合计拉动服务业增加值增长4.1个百分点。6月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产指数同比分别增长19.5%、6.7%和4.7%,两年平均分别增长16.6%、5.3%和6.1%,合计拉动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3.7个百分点。
  服务业新业态发展活跃。在“双品网购节”“消费促进月”等促销活动带动下,各地引导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加大利用新技术新理念,塑造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提升消费智能化,激发消费新动能。上半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8.7%,两年平均增长16.5%,占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3.7%。快递业保持强劲增长态势。二季度以来,每月业务量近百亿件,快递业务量突破500亿件仅用时6个月,较2020年提前两个月。移动互联网流量持续快速增长。1―5月份,全国移动互联网累计流量达846.1亿GB,同比增长38.5%,连续3个月加速增长;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4.5%和34.3%,两年平均分别增长24.6%和21.2%,均明显高于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总体水平。
  重点领域发展稳步增强。上半年,高技术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同比增长12.0%,高出全部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1.3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9.5%。1―5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7.6%、28.3%和23.6%,两年平均分别增长15.6%、15.5%和10.7%。
  
三、潜力释放,“幸福产业”恢复向好 
  旅游、文化、体育等“幸福产业”发展良好。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居民出行意愿增强,国内旅游市场正在有序复苏,“周边游”“自驾游”等中短途出游成为热点。清明、“五一”、端午假期,按可比口径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次分别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4.5%、103.2%和98.7%。1―5月份,规模以上游览景区管理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3.6%,连续3个月保持80%以上高速增长。随着线上化、数字化向更多场景延伸,文化、娱乐、体育业等行业发展机遇增多,企业经营状况不断改善。1―5月份,规模以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6.4%,增速快于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24.5个百分点。
  
四、信心提振,服务业企业预期乐观 
  企业预期有所改善。6月份,受个别地区局部疫情等因素影响,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回落至52.3%,低于5月份2.0个百分点,但仍高于临界点。从行业情况看,“618”年中促销活动效果良好,与线上消费密切相关的邮政快递、电信广播电视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业务总量增长较快;货币金融服务、保险业业务活动明显加快。从预期情况看,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上半年均值为61.2%,一、二季度均值分别为60.5%和61.8%,表明服务业企业对未来市场发展普遍持积极乐观预期。
  总体来看,我国服务业经济延续稳定恢复态势,但当前国内外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依然较多,服务业恢复基础有待巩固。下阶段,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激发内需潜力,畅通经济循环,巩固服务业整体稳定恢复态势,促进国民经济稳中向好发展。
  (作者系国家统计局服务业司司长 杜希双)
  
一、消费领域价格总体平稳 
  CPI月度同比前低后高。上半年,消费市场供给相对充足,CPI上涨0.5%,涨幅比去年同期回落3.3个百分点。分月看,前两个月,受去年同期高基数影响,CPI同比分别下降0.3%和0.2%;随着基数逐渐降低,3月份同比转为上涨0.4%,之后逐月回升至1.3%;在猪肉价格降幅扩大带动下,6月份涨幅略有回落,上涨1.1%。
  食品价格略有下降。上半年,食品价格由去年同期上涨16.2%转为下降0.2%,影响CPI下降约0.04个百分点,主要是猪肉价格大幅下降拉动。食品中,随着生猪生产持续恢复,猪肉价格同比连续9个月下降,上半年平均下降19.3%,影响CPI下降约0.45个百分点;在猪肉价格下降带动下,鸡肉和鸭肉价格分别下降7.7%和2.4%,合计影响CPI下降约0.07个百分点;受供给减少及饲料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淡水鱼价格从年初开始大幅上涨,上半年平均上涨19.9%,涨幅比去年同期扩大13.1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12个百分点;鸡蛋价格上涨9.3%,食用植物油价格上涨7.9%,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10个百分点。
  非食品价格有所上涨。上半年,非食品价格上涨0.7%,涨幅与去年同期相同,影响CPI上涨约0.57个百分点。非食品中,工业消费品价格由去年同期下降0.6%转为上涨0.9%,影响CPI上涨约0.28个百分点,主要是能源价格上涨较多。上半年,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上涨8.5%和9.2%,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24个百分点。除能源外的工业消费品价格总体稳中略涨,上半年平均上涨0.1%;其中,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台式计算机、电视机、空调及电冰箱等工业消费品价格同比自4月份起上涨,6月份涨幅分别为3.2%、3.0%、2.0%和1.2%。服务消费持续恢复,价格同比逐月回升,上半年平均上涨0.3%,涨幅比去年同期回落0.7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14个百分点。其中,飞机票和宾馆住宿等出行类服务价格回升尤为明显,分别从1月份下降33.2%和5.3%转为6月份上涨27.0%和5.8%;教育服务和医疗服务价格涨幅较为稳定,上半年分别上涨1.8%和0.7%。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上涨0.4%,涨幅比去年同期回落0.8个百分点。
  
二、生产领域价格涨幅高位回落 
  PPI月度同比持续上涨。上半年,PPI由去年同期下降1.9%转为上涨5.1%。分月看,1月份,PPI同比结束了连续11个月下降的态势,上涨0.3%;2月份后,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冲击,叠加去年同期对比基数较低影响,同比涨幅快速扩大,5月份涨至9.0%;随着国内大宗商品保供稳价政策效果初步显现,市场供求关系趋于改善,6月份同比上涨8.8%,涨幅略有回落。
  上游三黑一色行业价格大幅上涨。上半年,受输入性因素影响,与进口大宗商品关联程度较高的煤炭、石油、钢材、有色金属等三黑一色行业价格同比上涨较多。其中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价格上涨37.6%,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上涨26.7%,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24.5%,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21.0%,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上涨17.5%,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上涨14.8%,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价格上涨13.6%。据测算,上述七个行业合计影响PPI上涨约3.8个百分点,占总涨幅的74.5%。
  部分中下游行业价格有所上涨。受上游产品价格持续上涨传导影响,部分中下游行业面临较大涨价压力。上半年,以钢材、有色金属为原材料的行业价格同比上涨较多。铜丝制造业价格上涨29.5%,电线电缆制造业价格上涨14.6%。石化相关行业价格大幅上涨。有机化学原料制造业价格上涨24.4%,合成材料制造业价格上涨18.4%。农资产品价格有所上涨。磷肥价格上涨15.8%,氮肥价格上涨12.6%,塑料薄膜价格上涨6.0%。部分消费品制造业价格上涨。其中,电视机制造业价格上涨17.4%。
  保供稳价措施效果初步显现。在各地多措并举保供稳价的作用下,6月份PPI环比和同比分别上涨0.3%和8.8%,涨幅比上月分别回落1.3和0.2个百分点。从环比看,在增产增供措施作用下,6月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涨幅回落5.4个百分点,钢材、有色金属等金属相关行业价格由涨转降,分别下降0.7%和0.1%。从同比看,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等行业价格涨幅分别回落45.5、3.7、2.6和0.6个百分点。
  (作者系国家统计局城市司司长 王有捐)

Related Keywords

Beijing ,China ,Qingming ,Jiangxi ,Chinese ,Yi Dan ,Justice Zhai ,Central Committee State Department ,Division Justice Du Zhai ,Division Justice Zhao Country ,Express ,Sinopec ,Customs Department ,Clean Energy ,Industrial Division ,Division Justice Zhao Lee ,Service Price ,Division Justice Hu Country ,Central Committee ,Division Justice Dan Country ,Department Of Commerce ,Country Service ,Division Justice Dan King ,Division Justice ,Service Insurance ,City Division Justice King ,Division Justice Du Country ,Division Secretary ,China Economy ,Country Economy ,Division Secretary Country ,Lee Country ,Justice Country ,Justice Zhai Country ,Division Justice King ,Zhao Economy ,Committee State Department ,Retail Transport Transportation ,Force Qingming ,Lee Industrial ,Industrial Economy ,Country Industrial ,Region Inter ,Price Guo ,Customs Department Express ,Chemical Sinopec ,Entertainment Sports ,Post Express Telecommunications ,Finance Service Insurance ,Water Conservancy ,China Manufacturing Procurement ,Town Market ,Village Market ,Sports Entertainment ,Post Express ,First Country Express ,Chinese New Year ,Town New ,Town Youth ,Medical Service Price ,Manufacturing Price ,பெய்ஜிங் ,சீனா ,ஜியாங்சி ,சீன ,எக்ஸ்பிரஸ் ,சுங்க துறை ,சுத்தமான ஆற்றல் ,தொழில்துறை பிரிவு ,சேவை ப்ரைஸ் ,மைய குழு ,துறை ஆஃப் வர்த்தகம் ,நாடு சேவை ,பிரிவு நீதி ,சேவை காப்பீடு ,பிரிவு செயலாளர் ,சீனா பொருளாதாரம் ,நாடு பொருளாதாரம் ,லீ நாடு ,நீதி நாடு ,லீ தொழில்துறை ,தொழில்துறை பொருளாதாரம் ,நாடு தொழில்துறை ,பொழுதுபோக்கு விளையாட்டு ,தண்ணீர் பழமைவாதம் ,நகரம் சந்தை ,கிராமம் சந்தை ,விளையாட்டு பொழுதுபோக்கு ,போஸ்ட் எக்ஸ்பிரஸ் ,சீன புதியது ஆண்டு ,நகரம் இளைஞர்கள் ,உற்பத்தி ப்ரைஸ் ,

© 2025 Vimarsana

vimarsana.com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