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勋章"获得者&#

"七一勋章"获得者瞿独伊:开国大典当天用俄语播报新中国成立_网易订阅


瞿秋白“手把手教我写字、画画”
  作为中共早期领导人,瞿秋白的就义堪称英勇豪迈。而他对唯一的女儿——继女瞿独伊则处处表现出柔情。
  杨之华与瞿秋白结合后,让瞿独伊称瞿秋白为“好爸爸”。在上海,瞿秋白和茅盾轮流接送瞿独伊和茅盾之女沈霞。
  瞿独伊曾回忆,在上海,母亲杨之华整日忙于工人运动,无暇照料自己。父亲瞿秋白对她则十分慈爱,“不管多忙,只要有一点时间就到幼儿园接送我。在家时,他手把手地教我写字、画画”。
  李晓云说,瞿秋白对瞿独伊是特别的慈爱,特别的喜欢。
  1928年4月,瞿秋白同周恩来提前到苏联,参加中共“六大”在苏举行的筹备工作,后在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工作两年;同年5月,作为中共“六大”代表的杨之华带着瞿独伊秘密来到莫斯科。当时瞿独伊6岁半,开始记事。
  “过境时,我掩护过好几个中共代表,在妈妈的引导下认几位叔叔叫爸爸。”她曾回忆:“‘六大’在中共历史上是很特殊的,会址不在国内而在国外。开会时我还记得,是在莫斯科郊区一座别墅里举行的,每逢他们休会,我常常给那些代表唱歌、跳舞。”
  如今,瞿独伊是中共“六大”唯一健在的见证者。
  “虽然不是亲生父亲,但是对孩子的关爱和教育都很用心。”李晓云说,瞿秋白带着瞿独伊夏天去公园、冬天去滑雪,到野外游玩,给瞿独伊叠纸。
  在苏联时,瞿秋白、杨之华因为工作学习太忙,只好把瞿独伊送进一家孤儿院。一到周末,瞿秋白和杨之华就过去探望她,给她带爱吃的奶渣。每次离开时,瞿独伊都很难过。
  1930年,瞿秋白从苏联回国主持党的六届三中全会,纠正“立三路线”,杨之华也一同回国,把年仅9岁的瞿独伊一个人留在莫斯科国际儿童院,委托共产国际著名政治活动家鲍罗廷夫妇照顾。
  瞿独伊曾说,她从小就没有感到瞿秋白不是自己的亲爸爸,他对自己的爱比普通的生父还要入心,还要周到。
  1930年,瞿秋白夫妇秘密回国。
  5年后的一天,瞿独伊看见几个同学围观一张报纸惊讶地议论着,还时不时看着她,传给其他同学看,惟独不给她看。她便一把抢过来,却发现是《共青团真理报》报道瞿秋白 6月18日牺牲的消息,附有一张4英寸大小的半身照。瞿独伊失声痛哭,晕倒在地。
  瞿秋白在临别前写就的《多余的话》中提到:“我还留恋什么?这美丽的世界的欣欣向荣的儿童,我的女儿,以及一切幸福的孩子们。”
  当初,瞿秋白是唱着国际歌走上刑场的。而他正是将国际歌翻译并大规模推广的第一人。
  今年,瞿独伊接受媒体视频采访时曾说,很多事记不清了,与此同时,她用俄语唱起了国际歌。
  瞿独伊的母亲杨之华,一直与瞿秋白一道从事革命工作,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瞿秋白就义后,她仍然继续努力工作,建国后曾任全国妇联副主席、中华全国总工会女工部部长等职。
  从6岁到20岁,瞿独伊一直在苏联生活。在德军入侵苏联后,她还曾执行危险任务。
  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在莫斯科,德军轰炸机投下的炸弹落在房顶上,为防止它在建筑上爆炸,20岁的瞿独伊和同伴一排人站在房顶,看炸弹落下,就冲过去,迅速用铁夹子把炮弹架起来扔到楼下。
  这样的任务,她做三个月。为此,俄罗斯总统普京曾先后授予她卫国战争胜利70年、75年勋章。
  
陪母亲看病时与“病友”相识相爱
  1941年9月,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决定让留苏的人回国参加抗日。瞿独伊和母亲杨之华等人一起,借道新疆回延安。
  抗战期间,“新疆王”盛世才原本在疆执行亲苏政策,中共派出陈潭秋等党员赴新疆支援。他们帮盛世才制定六大政策,改革政治、经济、教育、财政等,成效显著。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希特勒全力进攻苏联,斯大林格勒和莫斯科危急万分。盛世才研判认为苏联必败,于是由亲苏转为反苏,1942年起先后把中共在新疆人员逮捕、拘禁并迫害。其间,共有150名共产党员及其家属被关押入狱,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等人被枪杀。
  “你们年纪轻轻的,若出去,可以和丈夫团圆,共产党嘛,出去以后还可以再加入的。”李晓云说,被关押时,大家都用化名。瞿独伊叫杜伊,杨之华叫杜宁。敌人派一个姓黄的叛徒监视他们,并把部分人隔离开,派另外一个姓张的叛徒进行策反。
  对此,毛泽民的夫人朱旦华和杨之华等耐心给妇牢的同志们做工作,所以敌人审讯中没什么收获,策反也没成功。
  他们盯上了瞿独伊。“你还年轻,只要答应我们,出狱后会很快给你找一份工作。”面对威逼利诱,独伊愤怒地回答道:“我决不单独出狱,决不会为你们工作,我们无罪!你们必须把我们全体无罪释放,并把我们送回延安!”
  在狱中,瞿独伊和大家一起参加静坐绝食的斗争,要求改善牢狱生活;敌人在审讯中想把共产党各个击破,但是他们说:百子一条心,集体回延安。
  被软禁时,他们偷偷看书,狱警来时就东藏西藏,有的藏不住就被拿走了。李晓云说,有一次书被拿走后,杨之华又趁乱拿回来了。有中文有俄文、有革命书籍、教小孩识字的书籍,杨之华还编了一本俄文字典,教大家俄文;编一些歌曲教小孩唱,苦中作乐。
  独伊21岁入狱,25岁出来。李晓云感叹,当初的囚徒,如今只剩那些“小难友”,也就是孩子了。2012年,这些小难友还一起聚会。他们名字被这段经历打上了烙印,“苦苦”“新狱”“狱玉””石头“”砖头”“新华”“秀玲”等。
  李何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受党的委派到新疆工作,任《新疆日报》国际版编辑,主要宣传抗日。
  瞿独伊与丈夫李何,正是在新疆相识的。
  李何有先天性心脏病,工作又特别努力,经常需要去看病。当时,杨之华患肺病,也经常去看病。医生来自苏联,李何俄文不好,瞿独伊有时帮他翻译,两人逐渐相识相恋。
  1942年,瞿李两人结婚。
  “我爸是一个不爱说话、特爱读书的人。我妈妈曾经跟我说,结了婚第二天早晨,我爸就拿出一本书教她中文,教中国历史。”李晓云说,“他们一个特别静,一个特别动,一个活泼外向,一个安静沉稳,结合得挺好。”
  随着局势变化,国共谈判签订“双十协定”。1946年,张治中主政新疆,周恩来根据“双十协定”去找他,要求把被关押的100多名共产党员放出来。张治中应允。
  他们6月10号从新疆出发,7月11号到延安。被抓进去时150人,回延安时只剩下129人了。李晓云说,中间有在监狱里出生的、牺牲的、病逝的、叛变的,还有回延安路上病死的。
  
  新疆难友全体。瞿独伊(第二排左一)和丈夫李何(第二排左二)、母亲杨之华(第二排右五)都在照片上。瞿独伊家人供图
  1946年,是瞿独伊一生中少有的幸福岁月:妈妈和自己走出牢狱回到了延安;妈妈担任了党中央妇女委员和晋冀鲁豫中央局妇委书记;她自己入了党。这一年,瞿独伊、李何被分配到新华通讯社工作。
  
参加文艺体育比赛项目经常拿奖
  瞿独伊生于1921年,在大时代的洪流之中,瞿独伊的至亲一个个离她而去。
  1935年,“好爸爸”瞿秋白英勇就义,年仅36岁。1962年,丈夫李何病逝,享年44岁。1973年,年逾七旬的母亲杨之华被迫害致死。
  由于被枪杀前,瞿秋白曾写出2万多字的《多余的话》,展现了浪漫、热情、执着、苦闷、困惑,坚定等心路历程,中共党内曾有争论,有人认为他“晚节不保”。
  1979年,瞿独伊曾给中央写信,请求为父亲平反。
  1980年10月,中纪委《关于瞿秋白同志被捕就义情况的调查报告》宣布:“《多余的话》文中一没有出卖党和同志;二没有攻击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三没有吹捧国民党;四没有向敌人乞求不死的意图。”“它决不是叛变投降的自白书。”
  1982年,瞿独伊从新华社国际部离休。当时,瞿秋白和杨之华还没彻底平反,瞿独伊还在为此奔走。
  李晓云说,瞿独伊曾找了一些老同志陈情。最终,1985年6月18日,在瞿秋白牺牲50周年之际,中央在怀仁堂开了一个很隆重的会,杨尚昆代表中央讲话,肯定了瞿秋白的一生。当时,李晓云和瞿独伊都在场。
  文革中,杨之华和瞿独伊曾被批斗被打倒,其间杨之华死亡。
  “她们的罪名之一,是在新疆监狱待过,所以都是叛徒。还有一个隐含的问题就是,她们是瞿秋白的老婆和女儿。”李晓云说,1980年,新疆监狱问题得以彻底平反。1985年,瞿秋白被平反。
  1985年以后,中央档案馆收集了很多关于瞿秋白的文章,编辑整理,瞿独伊参与联络工作。瞿秋白的研究工作、纪念活动,瞿独伊也积极参与,讲述自身经历。
  “除了这些事儿,她跟æ

Related Keywords

Germany , Moscow , Moskva , Russia , Japan , Tiananmen , Beijing , China , Iraq , Shanghai , Shanxi , Fujian , Yanan , Shaanxi , Chinese , Soviet , Soviets , Russian , Germans , Mao Dun , Jiangsu Changzhou , Xinjiang King Sheng , Xinhua Xiuling , Lee Xiaoyun , B Soviet Union , Moscow Branch , Mission Germany , International Division , China Embassy Soviet Union , Federation Of Trade Unions , Union Lee , Reunion The Communist Party , School To Moscow , Moscow Branch It , Shanxi Central Office , Uniona Her , Han Health , Union Stalin Grenoble , Central Committee , Mission Her Do , China The Communist Party , High School , Russia Department Of State , Anti Soviet Union , Iraq On Soviet Union , Foreign Affairs , Xinhua News Agency , Xinhua News Agency International Division , Xinhua News Agency Moscow Branch , New China , Soviet Union , Republic Central , Tiananmen Tower , March Her , March Soviet Union , Transport Procurement , Russia Department , Start Economy , Press Central , Dad Her , Third Plenary Session , Her Pass , Communist Party , Trade Unions , Worlds Start , Mission Her , Great Patriotic War , Xinjiang Support , Soviet Union Stalin Grenoble , Zemin Forest , Xinjiang Daily , Soviet Union Lee , Her Chinese , China History Lee Xiaoyun , Double Ten , Yan An Road , Xinhua Agencies , Cultural Revolutionb Yang , Lee Xiaoyun Introduction , Lee Xiaoyun Her , Beijing News , Will Her , Chinese New Year , Beijing Front , Beijing News Can For , Memorial Yang , Country Economy , Han Health August , Zhejiang Shaw Hermit Xinhua Agencies , Xinhua News Agency Reporter , Prime Minister , ஜெர்மனி , மாஸ்கோ , மோசிக்குவா , ரஷ்யா , ஜப்பான் , பெய்ஜிங் , சீனா , இராக் , ஷாங்காய் , புஜியன் , ஷாங்க்ஷி , சீன , சோவியத் , ரஷ்ய , ஜெர்மானியர்கள் , மாவோ டன் , மாஸ்கோ கிளை , சர்வதேச பிரிவு , கூட்டமைப்பு ஆஃப் வர்த்தகம் தொழிற்சங்கங்கள் , மைய குழு , சீனா தி கம்யூனிஸ்ட் கட்சி , உயர் பள்ளி , வெளிநாட்டு வாழ்க்கைத்தொழில்கள் , புதியது சீனா , சோவியத் தொழிற்சங்கம் , அணிவகுப்பு அவள் , ரஷ்யா துறை , கம்யூனிஸ்ட் கட்சி , வர்த்தகம் தொழிற்சங்கங்கள் , நன்று தேசபக்தி போர் , ஐயிஂஜையாஂக் தினசரி , அவள் சீன , இரட்டை பத்து , யான் ஒரு சாலை , பெய்ஜிங் செய்தி , சீன புதியது ஆண்டு , நாடு பொருளாதாரம் , ப்ரைம் அமைச்சர் ,

© 2025 Vimarsa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