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上市成功,短期内并不追求毛利的小鹏汽车希望将筹集到的资金更多的用在自动驾驶、智能操作系统等科技创新的研发上。
将成为首个新势力港股
6月25日,小鹏汽车发布公告称,公司于6月25日至6月30日招股;拟全球发售8500万股股份,其中香港发售股份425万股,国际发售股份8075万股,另有15%超额配股权;每股发行价不超过180港元,每手买卖单位100股,入场费约18181.39港元;预期股份将于7月7日于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据港交所消息显示,摩根大通和美银为此次联席保荐人,这些投行曾在去年8月帮助小鹏汽车完成赴美上市事宜。
此次据港交所的规定,公司赴港二次上市需要满足一些“硬性”要求。首先,公司所处行业要求是创新产业;其次,公司必须在另一家符合条件的交易所至少有两年的良好监管合规记录;第三,市值至少超过400亿港元,或者市值超过100亿港元且收入超过10亿港元。
对于赴美上市还不到一年的小鹏汽车而言,此次香港上市属于双重主要上市行为,为此该公司需要受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和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SFC)的共同监管。据悉,双重主要上市是比二次上市更严格的上市过程,在二次上市中,第一上市地点的监管机构拥有主要监管权。
截止目前,已有包括京东、网易等10多家中概股在香港二次上市。在造车方面,此前也曾出现过小鹏、蔚来、理想国内三大造车新势力在香港上市的传闻。
今年3月,路透社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蔚来已联系瑞士信贷和摩根士丹利,将在港股发行股票,未来还将筹划登陆A股市场。而理想则与高盛和瑞银进行合作,预计在今年第三季度完成香港上市,募资10亿-20亿美元。同时,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曾表示,理想不介意任何一种方式的融资,包括二级市场、银行贷款和发债等。
此次小鹏汽车率先通过港交所聆讯,无疑跑在了其他两家造车新势力的前面。
加大研发投入打好“科技创新牌”
企业上市,无疑可以筹集到更多的资金。而资金的用法,才是真正可以影响到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有消息称,此次小鹏汽车融资规模最多为20亿美元。对此,该公司不予置评。但据其招股书显示,将所得款项净额中约45%用于拓展公司的产品组合及开发更先进的技术;所得款项净额中约35%用于通过提升公司的品牌认知度,借助全渠道营销策略获取客户,以及在国内及国际上增加销售及服务接触点,来加速公司的业务扩张;所得款项净额中约10%用于提升生产能力,包括扩大产能、升级生产设施和开发生产技术;所得款项净额中约10%用于一般公司用途,包括用作运营资金。
从中可见,研发已成为小鹏汽车战略布局的重中之重。事实上,作为一家技术驱动型公司,小鹏汽车已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自主研发技术,希望凭借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推动公司的快速发展,乃至推动智能电动汽车转型。
据小鹏汽车此前发布的财报显示,在2018-2020年,小鹏汽车营收分别为970万元、23.21亿元和58.44亿元。今年第一季度,其营收29.5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16.1%。
研发开支方面,在2018年-2020年及今年第一季度,小鹏汽车研发开支分别为10.51亿元、20.70亿元、17.26亿元及5.35亿元。在2019年、2020年及今年第一季度,研发开支分别占总收入的89.2%、29.5%及18.1%。
小鹏汽车认为,只有凭借对研发的持续投资,才能保持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的领先地位。公司将专注于技术创新,不断升级自动驾驶、智能操作系统以及核心车辆系统。
在技术创新方面,小鹏汽车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自主开发全栈式自动驾驶技术,并在量产汽车上应用该软件的汽车公司。其最新自主研发的自动驾驶系统XPILOT 3.0是目前市场上所售汽车中已采用的最高水平自动驾驶技术。
不可否认的是,在追求技术创新的路上也会遇到因高额研发成本带来的亏损问题,对此,小鹏汽车有着自己看法:“从长期来看,一个科技型的汽车企业应该是有很高毛利的企业。从短中期来看,短期有太高的毛利是错误的。我们会坚持走科技路线,走好自己的道路,做好自己的定位。”
“企业在市场培育和产品打造上会经历一些战略性阶段,只要资金不出现问题其余都是其次的。”在张毅看来,“在小鹏汽车的融资能力是不用怀疑的。”
深耕智能汽车引众多资本加持
Related Keywo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