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今年2月起实施的指数基金新规要求,指基要在上市前完成建仓。”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表示,ETF上市交易公告书一般在上市前几天发布,其中披露的仓位并非上市当日数据。如果严格按照新规,公告仓位较低的ETF要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完成建仓。一些近期上市的ETF发布公告书称,上市前,基金管理人将使基金的投资组合比例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基金合同的约定。
记者注意到,有一只ETF产品发售时,其推介材料提到“相关标的在经过短期回调后估值已处于合理区间,基金迎来建仓良机”,但最终表现出来的建仓速度与此前的研判有所出入,该基金上市前仓位不足10%。也就是说,至少在该ETF成立到上市的20天中,基金管理人并未等到其认为合适的配置时机。
除被动指数型基金外,主动权益基金近期的建仓节奏也明显放缓。数据显示,截至7月28日,7月以来成立的主动权益基金中,净值涨跌幅在3%范围内的占了八成,建仓比例都不大。比如廖瀚博管理的长城竞争优势六个月持有基金,成立以来回报为-0.1%。
对于新基金的投资操作,不少基金经理都有“高处不胜寒”之感。北京某基金经理表示,虽然食品饮料、医药等消费板块经过回调,估值有所消化,但仍处于较高分位,在投资节奏上还不容放松。
采访中,基金经理多次提及“精细挑选和控制风险”。
华南一位成长风格基金经理表示,市场波动无法精确判断,还是要选择均匀、逐步建仓策略,但会在跌幅较大的情况下加大建仓力度。“投资中很多时候‘慢就是快’。对于新基金会谨慎建仓,构建安全垫,不要让投资者亏钱。然后等待机会长期稳定地赚钱。”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当前择股须重视性价比,需要对建仓节奏把握得更加精细,但也并非放弃看好的赛道,且A股市场也并没有到“贵无可买”的境地。
信达澳银领先智选基金经理冯明远表示,市场震荡,新基金会采用相对保守的匀速建仓策略,主要的配置方向会集中在电子、新能源、计算机、有色和通讯等领域以及少部分周期类公司。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Related Keywo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