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北半球而言,台风的内部运动特征是“遵循逆时针方向偏转、中心附近不稳定上升气流闭环的低压气团。”正是近中心的上升气流,造成整个不稳定低压气团,变成了乌云滚滚、可怕的风力的海洋的水龙,中心还有一个明显的台风眼。
在北半球大约12度低纬度洋区,那里洋面气温很高,一般都要达到26度左右。由此,在烈日阳光直射洋面后,海水蒸腾,如同芭蕾舞演员的轻歌曼舞,冉冉而升,在一定的高度后,凝结成了水汽。台风的生命周期经历了:首先在袅袅蒸汽蒸发时,在微弱的地心偏转力影响下开始大气扰动;扰动过程中形成了一个闭环的气团,而气团的中心气压相比闭环外围气压低;此刻,上升气流在地心偏转力的作用下,开始逆时针旋转了。我们称为热带低压。
做一个比喻:过去我们没有自来水的时候都是担水倒入水缸,然后为了食用,就会放入明矾,用一根搅水棍以逆时针方式拼命搅动,当缸内的水被搅动后,中心就会产生一个漩涡。台风形成闭环后,在高空观看也是类似的视觉运动,而且在北半球的水缸搅动的漩涡会延续很长的时间。如果你按顺时针搅动水缸水的话,也会出现漩涡,但持续时间明显比逆时针短。这就是我们可以从物理现象中感觉到了北半球地心偏转力的存在和影响。
放明矾搅水滤清方式
台风在移动受到了北太平洋上空太平洋副高压牵制,它不得不沿着副高边缘慢慢向前(西)移动,一直被副高阻挡下,它只能向西狂奔。当副高向北推移后,台风才改变移动方向,向西偏北移动。当台风足够强大时,它也可以截断副高,乘隙穿越副高向北方进发。
台风“烟花”移动路径图
讲了这么多,还没有讲到本文主题,这台风是在高盐度的热带洋面生成了,那么它带的大量的水汽为什么不是咸水呢?奇怪了!好吧,我就用一个例子来说明。
某次,我在船上为海员求生培训时,我演示了海水淡化的实验。我叫大厨放了一锅海水,盖上盖子,放在电炉上烧。当海水烧开之后,锅盖上都是一粒粒的水蒸汽。我叫一位水手把锅盖上的水蒸气收集后倒在碗里,让他尝尝蒸汽凝结后是否还咸的?水手摇摇头:“不是咸的,是淡水的!”
加热法制造淡水示意图
“对,我可不是变魔术,这是所谓造出来的淡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在一艘盟军的货船上有一位非常聪明的中国轮机长叫沈祖挺。在1944年8月12日在南印度洋上航行时遭遇德国潜艇袭击沉没,轮机长一船海员仅35名幸存,飘到了印度洋上荒岛‘欧罗巴岛’过上了现代‘鲁滨逊’的生活,由于缺少淡水,沈老轨就用救生艇上携带了铁皮做了一个简单的‘造水机’,将海水淡化,确保了海员们能够维持生命最低标准的淡水。他们坚持2个多月,才被盟军获救。轮机长卓著的表现获得了‘大英帝国杰出官员’的勋章。后来他回到了祖国,成为了广远的总轮机长。”
沈祖挺轮机长的“鲁滨逊漂流记”
海水蒸发示意图
现在,台风“烟花”也带来了一肚子的好淡水,那么我们为什么在现代科技技术条件下,不把“烟花”一肚子好水收集起来,变成我们宝贵的饮用水呢?
这是天然的优质淡水完全可以与某个“只是某水搬运工的淡水”瓶装水媲美的。
Related Keywo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