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斌:让未来建

杨斌:让未来建筑"耳聪目明""察言观色"-中工人物-中工网


  原标题:杨斌:让未来建筑“耳聪目明”“察言观色”
  “未来的建筑”会是什么样子?好的建筑,和人之间该建立起怎样的联系?……这是学生时代的杨斌时常考虑的问题。
  2003年,在天津大学硕士毕业后,杨斌来到丹麦技术大学、美国伯克利大学深造,博士后毕业,又获得瑞典于默奥大学终身教职。2018年,他放弃瑞典的工作,选择回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我的研究方向已经从建筑室内环境与节能、传统的建筑暖通空调技术,向智能建筑、智慧建筑延展。”杨斌说。
  “最开始选择去丹麦技术大学留学,是看中了这所学校业界领先的建筑室内环境营造专业。”杨斌说。
  杨斌介绍,回国后,他将科研方向更多地集中在“智能化”“智慧化”室内环境营造上;在学科设置上,更注重跨学科、跨领域的互动。“我正在做的一些交叉学科,是把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视频图像处理等AI技术应用在智能建筑中。”
  “随着科技发展进步,人们的生活需求会越来越高。未来,拥有多种传感器的建筑相当于拥有眼睛、鼻子、耳朵、嘴巴,不仅可以做到‘耳聪目明’,还可以结合处理器和先进的算法,做到‘察言观色’,让居住者享受适宜的服务,同时最大限度优化能耗。”杨斌描绘道。
  目前,杨斌正在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多媒体实验室、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计算机视觉实验室进行合作,对建筑内的“无接触”传感进行功能提升。在他的设想里,通过摄像头、麦克风、红外线传感器、气味捕捉器等一系列传感器,建筑物可以对室内环境的各项指标进行调整。
  “以后就不会再出现会议室空了,空调还开着的情况。建筑可以根据室内人员的多少,人体热量的总反馈,因人而异地调节室内的温度、湿度。”杨斌进一步解释说,“冷暖空调和通风送风装置占据了建筑能耗的5成以上,远高于照明和电子设备耗能。如果建筑有了‘自动按需调节功能’,建筑能耗将大幅下降。”
  下一步,杨斌希望尽快将他的研究引入到更多具体场景中,让研究发挥出更大的价值,让“耳聪目明”“察言观色”的建筑和设施造福于人。(新华社记者 薛天 邵瑞 张晨俊)
责任编辑:姚怡梦

Related Keywords

Sweden , Tianjin , China , Denmark , Massachusetts , United States , Yang Bin , Tianjin University Master , Switzerland Zurich Cth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University United States Berkeley , Technology University , Xinhua News Agency , Xi An Building Science , Professional Yang Bin , Yang Bin Introduction , Buildingb As Science , United States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 Switzerland Zurich Cth Institute , ஸ்வீடந் , சீனா , டென்மார்க் , மாசசூசெட்ஸ் , ஒன்றுபட்டது மாநிலங்களில் , யாங் பின் , தொழில்நுட்பம் பல்கலைக்கழகம் ,

© 2025 Vimarsa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