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上甘岭神枪

追寻上甘岭神枪手-中工文化-中工网


  原标题:追寻上甘岭神枪手(致敬革命前辈)
  这时候,邹军才知道,七十年前跨过鸭绿江的祖父邹习祥,竟然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赫赫有名的狙击手。五圣山防御战和上甘岭战役期间,在祖父的带领下,志愿军第135团1营1连培养出了一批狙击手。
  数十年光阴过去,“537.7高地北山”这个阵地名、“狙击兵岭”四个字,永远镌刻在历史上。
  今天,高高的仡佬山栗园大草场、海拔一千四百米的山坳上,邹习祥就长眠于此。4月的清晨,雾色苍茫,上学的孩子正欢快奔跑在山路上,山上是悠闲吃草的羊群,风吹来,响起一阵清脆的铃声――家园如此安详,老英雄邹习祥当年毅然报名参加抗美援朝,为的就是家园这样的时刻吧。
  整理好祖父墓前的白菊,和祖父一样少言寡语的邹军轻声向我们道谢:“如果不是你们,我根本不知道爷爷立下过那么大的战功,回乡几十年,直到去世,他除了说自己打枪很准,其他什么都没有提起过。”
  我愧然摇头,这份谢意我们不敢承担。半个多世纪前,邹习祥从炮火硝烟的战场回到家乡贵州省遵义市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隐姓埋名数十年。所以,我们根本不知道他。
  发现邹习祥的英雄事迹,对我来说是个偶然。在采访贵州省抗美援朝二等功臣杨作云的过程中,对军史一无所知的我查阅了大量抗美援朝相关史料。在《解密上甘岭》和聂济峰口述《上甘岭:攻不破的东方壁垒》等书籍资料中,我不止一次看到同一张照片、同一位志愿军战士――他潜伏在灌木丛中,冷眉斜竖、目如利箭。
  那是去年秋天的一个傍晚,窗外吹来微凉的风,翻动了桌上的书稿,这位志愿军战士锐利的眼神又出现在我面前。我盯着照片下那行字:“45师135团1连狙击手邹习祥,一直活动到敌人前沿的灌木丛里,用七十八发子弹歼敌三十九人,战后,荣立一等功。”邹习祥、狙击手……我突然想起,曾听说务川县有一位从抗美援朝战场上归来的老兵,也姓邹,枪法很准……我立即打电话到务川县请求查询。
  很快,县里回话说,是有一个神枪手,仡佬族,名叫邹习祥。但是因为患胃癌,已经去世好多年了。
  惊讶、意外和遗憾一起向我袭来,我黯然看向书稿上的照片,沉思良久。山河无恙、人民幸福,一切都那么美好、如他所愿,可我们竟然不知道身边有这么一位大英雄。
  务川那边也很震惊,上甘岭的狙击英雄?我们县里有一位上甘岭的战斗英雄?
  坐在火炉旁,邹习祥的家人看着我们带过去的一本本资料,当看到邹习祥的照片时,他的小儿子邹书敬忍不住热泪长流。因为身体不好,六十四岁的他已经无法开口说话,只是紧盯着那张照片,双手不断颤抖。孙子邹军和邹银强则瞪大眼睛,喃喃道,我们从来没有看到过爷爷穿着志愿军军装的照片……我们只有这张。
  说着,邹银强递过来一张陈旧泛黄的照片。
  只听说过他枪法很准。围拢过来的乡邻和老人们啧啧赞叹,哪晓得他恁厉害,他也是,恁甲(务川方言,意为“这么厉害”)的事,怎么就不说呢?
  说什么?我耳畔回响起采访抗美援朝老兵时经常听到的一句话――说什么?说自己英勇?还有那么多英勇的都埋在战场了,自己说什么?!
  青山不语、英雄无言,沉默的岂止一个邹习祥。2019年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大阅兵,空降兵战车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一面密布三百八十一个弹孔的战旗迎风飘扬,那是邹习祥所在第15军浴血上甘岭后保存下来的一面战旗,它属于中国人民志愿军15军、属于上甘岭特功8连、更属于顽强英勇的中华民族,同样,也属于贵州大山里的农民邹习祥。
  我爷爷在上甘岭到底做了些什么?邹军和他的家人迫切地看着我们。
  由于1连缺乏强大的炮火支撑,敌军气焰一度十分嚣张。邹习祥和战友们每天都要忍受对面阵地上敌人的肆意挑衅,眼睁睁看着他们在阵前三五成群地晒太阳,志愿军们却只能困在简陋的工事里。
  后来,随着一线坑道阵地初步完成,志愿军有了坚实的地下长城,15军决定按照“零敲牛皮糖”战术,开展冷枪冷炮运动,好好打一场。邹习祥所在1连迅速响应,从4月17日到10月13日,只用了短短五个多月时间就歼敌八百余名。被喻为“神枪手”的邹习祥更是创下了七十八发子弹毙伤敌三十九名的优异战绩,荣立一等功。敌军被打得惶惶不可终日,在换防时惊恐地将537.7高地北山称为“狙击兵岭”。
  无论是走进军史馆,还是翻开厚厚的《抗美援朝英模事迹纪念集》;无论是寻访军史专家张嵩山,还是时任志愿军45师政委聂济峰将军的女儿聂昭华,没有人不知道邹习祥。透过一页页泛黄的史料,我们仿佛看到了邹习祥穿梭在坑道中交流经验、组织狙击小组的一幕幕场景……
  在聂昭华女士提供的《抗美援朝英模事迹纪念集》里,其中有一篇《狙击兵岭的由来》,里面写道:“班长邹习祥打出了第一发冷枪,就把正在阵地上来回走动的敌人打了个嘴啃泥,胜利的消息像风一样传遍了全连,马上有六七十个战士报名参加了狙击队,组成了二三十个狙击小组,于是,你一枪、我一枪,掀起了狙击比赛的高潮……”
  在聂济峰将军的口述实录里,则谈到当时守在537.7高地北山的135团1连商量了一个星期,哪一天打?谁先打?最后推选了枪法最好的班长邹习祥。邹习祥打出好成绩后,45师三个团开会邀请冷枪手邹习祥和冷炮手高奎介绍战斗经验。1953年,上甘岭战役结束,部队为邹习祥所在1连报功,充分肯定了邹习祥在全连开展狙击运动中的引领带头作用。被打得丢盔弃甲的敌人永远记住了这个“狙击兵岭”。邹习祥和他的战友,就这样用老旧的步枪,打出了一个让敌人胆战心寒的军事地名。
  三:之后呢?

Related Keywords

Zunyi , Guizhou , China , Songshan , Nanshan , Guangdong , Shanxi , Fujian , Tiananmen Square , Beijing , Great Wall , China General , Chinese , Jiefang Xie , Lee Liu , Zoum Guizhou , Zou , Highland Kitayamaa Army , Zou Army , Grandfather Zou Xi Andrew , Yalu River , Grandfather Zou , Highland Kitayama , Hero Zou Xi Andrew , Korean War , Guizhou Province Zunyi Hmong County , Zou Xi Andrew , Guizhou Province Korean War , Military History , Hero Us County , Col , Zou New China , Highland Nanshan , Field Zou , Road Zou , Kui Introduction , Guo God , சீனா , குவாங்டாங் , புஜியன் , பெய்ஜிங் , நன்று சுவர் , சீன , லீ லியூ , ஸூ , கொரியன் போர் , இராணுவம் வரலாறு , கால் ,

© 2025 Vimarsa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