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marsana.com


惑王、
伤王,每一个都是子虚乌有,但联系当时的宫廷政治,又很容易发现元结意有所指。
比如他写“惑王”说:“古有惑王,用奸臣以虐外,宠妖女以乱内。内外用乱,至于崩亡。”谁是奸臣,谁是妖女,谁又是惑王,放在天宝年间,大家一目了然吧。
接着是借古讽今。
元结曾在淮阴一带目睹运河决堤后百姓溺毙的惨象,因而写下
《闵荒诗》,这首诗表面是表达隋朝百姓对隋炀帝的怨愤,实际上明眼人也能一眼看出隋炀帝只是今上的一个镜像。诗中说:
四海非天狱,何为非天囚。
天囚正凶忍,为我万姓雠。
人将引天钐,人将持天锼。
所欲充其心,相与绝悲忧。
是“天囚”(统治者)把人间变成了“天狱”,而苦难的农民最终将举起镰刀,推翻昏暗的统治。这是隋末的历史,距离元结生活的年代,不过100多年。往事历历在目,他写这首当时颇有禁忌的诗,正是在警示当时的唐玄宗。
在另一篇文章中,元结开头就写道:
“昔隋氏逆天地之道,绝生人之命,使怨痛之声,满于四海。四海之内,隋人未老,隋社未安,而隋国已亡。何哉?奢淫、暴虐、昏惑而已。”——这不也是以前朝历史,对当时的最高统治者进行警诫吗?
最后是直接上书骂。
安史之乱中,元结获得
唐肃宗亲自召问。元结并未因皇帝的垂青而献媚,而是献上
《时议三篇》尖锐地指出,安史之乱初起,其祸虽剧,平乱却进展顺利,以弱制强,以危取安,如今却诸事不顺,原因皆在天子
“未安忘危”,纵情享受,乐闻谀词,致使举措多误,平乱越平越乱。
他的原文是这么写的:
“今天子重城深宫,燕私而居;冕旒清晨,缨佩而朝;太官具味,当时而食;太常修乐,和声而听;军国机务,参详而进;万姓疾苦,时或不闻。而厩有良马,宫有美女,舆服礼物,日月以备,休符佳瑞,相继而有。朝廷歌颂盛德大业,四方贡赋尤异品物。公族姻戚,喜符帝恩,谐臣戏官,怡愉天颜,而文武大臣,至于公卿庶官,皆权位爵赏,名实之外,似已过望。”
说得很明白了,战乱不止的根源全在皇帝一人身上。
而因为元结确实是个人才,除了怼天怼地怼皇帝,他在《时议三篇》中还提出了卓有见识的谋略,所以唐肃宗被骂了竟然不以为意,还为他点赞,让他去招募义军抗敌。
看清楚了吗?元结就是这种骂时局骂得痛快淋漓、骂当局骂得一针见血的人,
他若生在宋代便是陆游,生在明代便是海瑞,生在近代便是鲁迅。
▲盛世坠落,战乱不止,元结直指根源,图源/电影剧照。
3
但元结比陆游、海瑞和鲁迅都猛。
他除了以文字为武器,还是一个真正拿过武器、上过战场的
乱世战将。
我们来回溯一下元结的经历。
他从小疯玩,也不爱读书,直到17岁才恍然醒悟,跟从族兄
元德秀学习。元德秀是个儒家圣徒,不仅为人子孝顺,做官有口碑,而且不追求名声,生活简朴,当时的大人物房琯曾说,
看到元德秀的眉宇,就“使人名利之心尽矣”。元结跟随元德秀学了十年,终生以元德秀为楷模,自己也修炼成了
元德秀2.0版。
41岁以前,元结基本处于隐居状态,中间大概漫游过几次,并去过两次长安,一次是747年遭遇那场“野无遗贤”的骗局,另一次是6年后,这次获得赏识,中了进士。
但不管中不中进士,他知道时局已经溃烂,也知道溃烂的根子在哪,所以一直写诗文讽刺当下。他也没有因为中进士而出去做官,仍旧回到老家山里隐居。
他的终极理想,也许是
做一个江湖隐士,像草木一样,忘情、无为、顺其自然。
如果生在盛世,天下太平,他真的就会像父亲元延祖、族兄元德秀一样,做一个道德高洁、淡泊名利的隐者。
但时代不允许,妖孽横行的乱世把他逼成了一个怒目金刚,写下那么多火气旺盛的文字。
在他37岁那年,安史之乱爆发,他像当时的士人一样,举家南迁避难。
直到41岁,759年,他在《时议三篇》中把唐肃宗骂爽了,后者任命他为右金吾兵曹参军,摄监察御史。这是元结
首次为官。
乱世召唤他出山,那他便出山。
神奇的是,这名毫无从武经验的士人,在战场上居然颇有作为,很快就成长为一名杰出的战将。
当时的名臣
颜真卿后来给元结写墓志铭说,元结出任山南东道节度参谋,奉旨在唐、邓、汝、蔡等州招缉义军,山棚高晃等率五千人归附,
“大压贼境,于是(史)思明挫锐,不敢南侵”。随后,他屯兵泌阳守险,保全了帝国
十五座城池。
元结“威望日崇”,他统领的部队,成为朝廷在南方可以依靠的一支重要军事力量。
但与其他战将只关注战争输赢、不关心百姓死活不同,元结在战争中始终更关注人本身。他多次给名将、山南东道节度使
来瑱上书:
《请省官状》,请求裁减官员,减轻战后百姓的负担;
《请给将士父母粮状》,希望军队能给随军将士父母提供衣食,将士们才不会因为要把自己的衣食分给父母,而饥寒交迫,无力打仗;
《请收养孤弱状》,希望收养将士们的子女,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由于讨贼有功,三年间,元结连连升迁,一时声动朝野。
很多人根本想不到,这个大半辈子躲在山里写诗文骂时局的“闲人”,居然拥有一身救时本领。人家原来不光能说,还能做事,真是奇才。
▲颜真卿为元结撰写的墓志铭,世称“元结碑”。
4
在乱世中成名的元结,并未迷失自我。功名利禄始终未能羁绊住他的脚步,时代有需要,他就站出来,没需要了,他就退回去。
有“好心人”指点他为官之道、飞黄腾达之术,告诉他:
“于时不争,无以显荣。与世不佞,终身自病。君欲求权,须曲须圆。君欲求位,须奸须媚。不能此为,穷贱勿辞。”
这是要他记住
“争、佞、曲、圆、奸、媚”的做官六字诀。元结听完,冷然笑道:
“不能此为,乃吾之心。反君此言,我作自箴:与时仁让,人不汝上。处世清介,人不汝害。汝若全德,必忠必直。汝若全行,必方必正。终身如此,可谓君子。”
他说他要反庸俗的官场成功学而行,确立
“仁、清、忠、直、方、正”六字箴言,当作自己的为官准则。
出山后,在他人生的最后十余年,他一直处在
半官半隐的状态。
奉命到一个地方收拾残局,待局面稳定了,他就上书告辞。随后又奉命到另一个地方,收拾完残局,他又毫不恋栈,转身归隐林下。如此反复。
唯一不变的是,遇到不仁不义之事,不管哪个妖孽作祟,他照例要骂个痛快。
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年底,元结被朝廷任命为道州(治今湖南道县)刺史。他是临危受命,因为道州刚刚被西原蛮劫掠,“贼散后,百姓归复,十不存一,资产皆无,人心嗷嗷,未有安者”。
但就在元结到任后,开始组织当地百姓恢复生产、保卫城邑的时候,奇葩的事发生了:朝廷对道州的劫厄不闻不问,反而三番五次发函催缴赋税,
不到50天,各级就发来了200余封催税牒。
元结怒了,写下了著名的
《舂陵行》一诗,诗中有句:
朝餐是草根,暮食仍木皮。
出言气欲绝,意速行步迟。
追呼尚不忍,况乃鞭扑之!
邮亭传急符,来往迹相追。
更无宽大恩,但有迫促期。
欲令鬻儿女,言发恐乱随。
悉使索其家,而又无生资。
听彼道路言,怨伤谁复知!
去冬山贼来,杀夺几无遗。
所愿见王官,抚养以惠慈。
奈何重驱逐,不使存活为!
遭遇战乱和抢劫的百姓,日子已经惨到要嚼草根,吃树皮了,但朝廷各级不但不体恤,还要横征暴敛,滥施刑罚,这是要把人都逼上绝路呀。元结发出质问和感慨:“追呼尚不忍,况乃鞭扑之!”
在诗前小序中,元结写道,面对各级频繁地催缴赋税,他这个地方官:
“若悉应其命,则州县破乱,刺史欲焉逃罪;若不应命,又即获罪戾,必不免也。吾将守官,静以安人,待罪而已。”
要么服从上级命令,逼死百姓,要么抗命不执行,自己倒霉丢官。这是个两难题,但对元结来说,不难选择——宁可自己丢官,也不能害了百姓。
第二年,764年,西原蛮又攻永州,破邵州,但并未进入道州,可能觉得道州已经被吃干榨尽,所以放过了这里。元结于是写下了
《贼退示官吏》一诗,诗中说:
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
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
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
今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
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
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
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
山贼都因为这里没有油水而放过道州了,但朝廷的使节还来催逼租税,元结愤怒地骂道:
你们这些朝廷命官,难道连土匪都不如吗?你们再逼我,我就抛弃官印,归隐垂钓而去,绝不当只顾政绩、害死百姓的“时世贤”!
盗亦有道,而昏官无道,竟然想竭泽而渔,简直禽兽不如。从中央到地方,充斥着人形妖孽,所幸元结从不在意自己的仕途,所以他随时准备挂印而去,哪怕丢官,也要与这些非人的同僚抗争到底。
朝廷最终同意减免了道州的租税。
但元结的抗争却触怒了元载、第五琦等当朝权臣,据晚唐人李商隐说,
元结因“见憎于第五琦、元载,故其将兵不得授,作官不至达”。期间,他一度被免去道州刺史之职,后又复任。
在道州前后6年,元结仁心勤政,终于使百姓恢复了安居乐业的日子,并有能力上缴正常的租税。离任时,当地人十分不舍,请求在州中为他建立生祠,长久纪念。
▲图源电视剧照。
5
767年,在元结写出《舂陵行》和《贼退示官吏》的3年后,56岁的
杜甫读到了这两首诗。此时,距离他们一起被“野无遗贤”的骗局戏弄,已经整整过去了20年。
20年,唐朝由盛而衰的这两名重要见证者,活成了两条平行线。元结喝最烈的酒,骂最狠的话,为将为官,人生意外开挂;而杜甫颠沛流离,沉沦下僚,疾病缠身,如果不是因为写诗,恐怕早已失去活着的勇气。
他们平时没什么联系,对彼此的近况也不甚了解。但当杜甫读到元结这两首诗,他震惊了,可能还老泪纵横。他立马提笔写了
《同元使君舂陵行》一诗,诗前小序称赞元结说:
“今盗贼未息,知民疾苦,得(元)结辈十数公,落落然参错天下为邦伯,万物吐气,天下小安可待矣。”
大唐如果有十几个像元结这样的人出任地方官,那么天下太平指日可待。可见杜甫对元结的治理能力十分认可和欣赏。
在《同元使君舂陵行》一诗中,人在夔州的杜甫一面为自己的衰老、贫病和漂泊而满心感慨,为自己不能有所作为而伤怀;一面为元结不苟合世俗而能成大事,并写出具有讽谏意义的诗歌而兴奋,说
元结这两首诗可与秋月争光,与华星同辉。
但写完后,杜甫并未把他的诗寄给元结。他只是想写出来,给懂他的人看到就足够了。他或许只是欣慰而又悲伤地发现,
自己一生想做而未能做到的事,都被元结做了。他那个“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在仁政爱民、勇于讽谏的元结身上实现了。
那一刻的杜甫,从元结的诗里看到了一个成功的自己。
而元结并不知道这一切,他甚至不知道杜甫读过他的诗。
768年,他调任容州(在今广西境内)刺史,兼容管经略使,并授予容州都督职衔。时间不长,但政绩颇丰,百姓感念。
772年,元结病逝于长安的旅馆中,年仅54岁。此前两年,59岁的杜甫病逝在湖湘间的一条小船上。
随着时间推移,杜甫在后世的声名越来越大,而那个被他认为是“成功的自己的镜像”的元结,却渐渐被人遗忘。
历史总是这么吊诡。
最后,请允许我列举一下元结在诗文上的成就,希望我们都不要忘记这个杜甫的同时代人——
他不仅个性鲜明,品行高洁,出口即是怒骂文章,出手就能挽救时局,而且还是唐代诗文发展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
他和杜甫一起,被认为是唐代
新乐府运动的先驱,有他们,然后才有元白诗派。他“以文为诗”的诗歌写作,深深影响了后来的韩孟诗派。可以说,中唐的两大诗派都曾受元结的恩泽。
他也是
古文运动的开路人之一,其散文创作对“唐宋八大家”之韩愈、柳宗元影响甚大。他的文章,被认为
“上接陈拾遗(陈子昂),下开韩退之(韩愈)”。清代大师章学诚说,“人谓六朝绮靡,昌黎(韩愈)始回八代之衰,不知五十年前,早有河南元氏为古学于举世不为之日也,元(结)亦豪杰也哉”。
历史上,如元结这般的文武全才,着实罕见。南宋叶适说,
元结实有材用,论能扶世,政能便民,“唐时高品人物不过如此也”。
中国文人的理想状态是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元结一生同时做到了这两点,堪称古今典范。
让我们一起记住这个完美的猛人:
元结,字次山,河南人,唐代文学家、战将、官员,生于719年,卒于772年。
参考文献:
【唐】元结撰、孙望校:《元次山集》,中华书局,1960年
【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
孙望:《元次山年谱》,中华书局,1962年
聂石樵《唐代文学史》,中华书局,2008年
汤擎民:《元结和他的作品》,《中山大学学报》,1957年第1期
杨承祖:《元结作品反映的政治认知》,《唐代文学研究》,2002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

Related Keywords

Lin Fu ,Jiangxi ,China ,Huaiyin ,Jiangsu ,Italy ,Guangxi ,South Korea ,Yen Chen ,Henan ,Vietnam ,Republic Of ,Zhuangzi ,Shaanxi ,Yongzhou ,Guangdong ,Germany ,Kenya ,Bangladesh ,Changan ,Zhonghua ,Sichuan ,Shannan ,Chinese ,Henan Yuanshi ,King Kong ,Robinson Yee ,Don Su ,Chan Ziang ,Jun Yao Sun ,Quan Chen ,Emperor Datang ,Classical Prose Movementa It ,Zhonghua Book Company ,Sun Yat Sen University Journal ,Changa Hotel ,Qi Zhonghua Book Company Sun ,Sun Zhonghua Book Company ,Hill Zhonghua Book Company ,Tang Dynasty Literature Research ,Director Linfu ,Century Golden Age ,Chang An City ,Statecraft Mingjun ,Road Guards ,Palace Yan ,Confucianism Saints ,Sheng World ,Ming Chen Yen ,Jie Du Staff ,Rebel Hill ,May Chong ,Wizards Yen Chen ,Road Apprentice ,Anti Jun ,Canton Germany ,Hunan County Road ,Road State ,Peter Road ,Shao State ,Memorial Figure ,Kui State ,Guangxi Territory ,Lake Gordon Inter ,Tang Dynasty ,Tang Dynasty New ,South Korea Bangladesh ,Classical Prose Movement ,Continued Chan Supplements Ziang ,Qing Dynasty Masters ,Six Chi ,River Tang Dynasty ,Book Company Sun ,Tang Dynasty Literature ,லின் ஃபூ ,ஜியாங்சி ,சீனா ,இத்தாலி ,தெற்கு கொரியா ,யென் சென் ,ஹேநான் ,வியட்நாம் ,குடியரசு ஆஃப் ,ஷாங்க்ஷி ,குவாங்டாங் ,ஜெர்மனி ,கேந்ய ,பங்களாதேஷ் ,சாங்கன் ,ஸிச்வாந் ,ஷ்ண்நன் ,சீன ,கிங் காங் ,குவான் சென் ,சிஇஎன்டியுவ்ஆர்ஒய் தங்கம் வாழ்நாள் ,சாங் ஒரு நகரம் ,சாலை காவலர்கள் ,ஷெங் உலகம் ,ரெபெல் மலை ,இருக்கலாம் சோங் ,சாலை நிலை ,பீட்டர் சாலை ,டாங் ஆள்குடி ,

© 2025 Vimarsana

vimarsana.com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