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回古代,哪

穿越回古代,哪个朝代的女性最有"单身自由"?|童养媳|李清照


周朝
  一阵旋风,将如花从公元2021年吹回了周朝。不过,单身的“如花”在周朝的日子恐怕不太好过。
  周朝有严格的礼乐制度,主流婚礼的形式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聘娶婚。正如《齐风·南山》所说:
“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
  在周朝,男子到了20岁的时候,就要由长辈为其举行“冠礼”,女子到了15岁也要举行“笄礼”。在举行过冠笄礼后,他们就正式迈入了成人的行列中,随即要考虑的便是他们的“终身大事”。
  如花27岁,远远超过了15的年纪,在传统的婚恋市场估计没什么竞争力了。
  国家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因此为这些到了适婚年龄,却还没有找到合适对象的单身人士,推出了情人节特别活动——
“婚会”。
  
  上海博物馆藏
  在《郑风·溱洧》中,描绘了仲夏三月,单身男女们在美丽的湖畔自由约会的场景:
“溱与淆,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兰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淆之外,洵吁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
  没错。在周代,只要男女双方都愿意,也可以绕开明媒正娶的方式,来到野外的婚会寻找心仪的对象,进行“野合婚”。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如花一听说还有这样的形式,高兴得不得了。阳光明媚的一天,她精心打扮来到了婚会,正要进场时却被残忍地拒之门外。
  因为按照周代礼法对婚制的规定,男子结婚的年龄是二十到三十岁,女子结婚的年龄是十五到二十岁。
  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看来,27岁的如花在周代是混不下去了。
  
春秋
  天空闪现一道奇异的光芒,一位女子凌空而下。
  如花重重地摔在地上。行人们来不及顾及她,只管自己匆匆赶路。只见街上兵荒马乱。如花抹了抹了脸上的灰土,踉跄地站起身来,拉住身边一位逃命的老伯问道:“这是什么年代?”
  
  “春——秋——”老伯用嘶哑的声音回答道。如花抬头,只见一面写着“越”字的旗帜迎风飘扬。
  这下可好,一不小心来到了一个打打杀杀的时代。对于27岁的如花来说,这会儿实在不是一个谈恋爱的好时机。
  越王勾践在吴国受了几年欺辱后,回国“卧薪尝胆”,谋划复仇。期间,他也不忘操心国家婚育情况,颁布了一条国家政令:
“令壮者无娶老妇,令老者无娶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
  
  翻译过来就是,在越国,青壮年不准娶老年妇人,老年不能娶年轻的妻子;女孩子如果十七岁还不出嫁,就要定她的父母有罪;男子到了二十岁还不娶妻生子,他的父母同样有罪。
  “女孩子如果十五岁还不出嫁,就要定她的父母有罪,”如花重复着这一句,心口仿佛被猛击了一下。她掰着手指头,一、二、三……十,自己整整超过了法定结婚年龄10岁!这可还了得,若真生在这时候,爹娘都不知道遭了几回殃了。
  如花啊,如花,看来在春秋战国时期,也没有你这个单身汉的容身之处啊!
  
汉朝
  跌跌撞撞,如花一路来到了汉朝。
  天下太平,战火消失了,街道车水马龙,人民安居乐业。如花看着装扮靓丽的男男女女,放下心了。
  
  正当如花慢悠悠地走在街上,用余光寻觅美男子时,突然路过几个魁梧的汉子将她围住。有个汉子张口就问:“请问姑娘今年芳龄有几?”如花一时来不及反应,支支吾吾说出:“二……七……。”那汉子把手掌一伸,一声“罚款”掷地有声。
  如花挠着脑袋,寻思着自己也没违法犯法,怎么被罚款了。那汉子看出了如花的疑惑,拿出一张罚款政策单往她眼前晃了晃,只见上面赫然写着:
  
“女子年十五 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
  ——惠帝刘盈颁布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变态,真变态!在汉代,女子若是在 15 至 30 岁 之间还未不出嫁,将被罚款“五算”!
  “五算”可不是一笔小钱。在汉代,国民缴纳的人头税是“一算”,折合为120钱,如果适龄不结婚,就要缴五倍人头税的罚款,也就是720钱。按照当时汉代的粮食价,这个钱都够普通人吃一年了。
  如花假意摸了摸口袋,瞅准机会一溜烟儿似的消失在街头。
  
晋朝
  晃晃悠悠,如花来到了晋朝。传说,这是一个美男子出没的朝代。
  最大名鼎鼎的莫过于潘安。因为太过“貌美”,潘安走在街上常常被一大群浓妆艳抹的妇女围住,街道被堵得水泄不通。当然还有“龙章凤姿”的嵇康、“音容兼美”的高长恭、“误尽天下老百姓”的王衍……
  
  这,总该是一个能觅得良婿的好时代了吧。但是,如花恐怕又得失望了。
  据《晋书·武帝纪》记载,司马炎在泰始九年冬十月要求,
“制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长吏配之”。意思是,女孩子到十七岁,如果父母不将闺女嫁出去,那么地方领导就要做主给她找丈夫,强行让她嫁人。
  这不是古代版逼婚吗?比罚款还惨。二十七岁的如花心灰意冷地离开了晋朝。原来,美男子再多,也不过是过眼烟云,和自己没有一丁点儿关系。
  
唐朝
  贞观元年正月,正逢建唐之初,经历了多年战乱,人民流离失所,泱泱大国人口竟不及三百万!好巧不巧,屡遭挫折的如花穿越到了此时的唐朝。
  走在街上,人烟断绝,道路萧条,连个人影都没有,去哪儿找对象呢?
  不急不急,如花想的这个问题,唐太宗早已想到了。这不,前不久他就颁布了一条诏令《令有司劝勉庶人婚聘及时诏》,鼓励广大单身男女脱单。
  其中提到:
“……男年二十,女年十五以上,及丧妻达制之后,孀居服纪以除,并须审以婚媾,令其好合,若贫贱之徒,将迎遗乏,仰于亲近乡里、富有之家,哀多益寡,使得资送。其鳏夫年六十、女年五十以上,及妇虽尚少,而有男女,及守志贞洁,并任其情,无老抑以嫁娶……”
  在周制中,有所谓的“三时”之说,即男20岁、女15岁为“正时”婚龄;男30岁、女20岁为“及时”婚龄;男子超过30岁(最大至60岁)、女子超过20岁(最大至50岁)为“失时”。
  
  辽宁省博物馆藏
  唐太宗的诏令中,规定“男年二十,女年十五以上”的婚嫁年龄是符合传统的。但是,不同的是,“丧妻达制之后”、“孀居服纪以除”以及“年六十、五十以上”的鳏夫和寡妇也在婚配之列。
  这意味着什么?——如果生活在唐朝,可以实现“寡妇再嫁”!
  对于一向受到严格的纲常礼教规训的妇女,只知道丈夫死了以后要“守活寡”、“守妇道”,再嫁?简直是天方夜谭。
  
  那么,唐太宗为何要颁布这样一条诏令呢?
  一方面,他希望能通过比较自由开明的妇女政策,提升人口数量,恢复与发展社会生产。另一方面,唐朝社会风气开放,他并不觉得寡妇再嫁有何不妥。从后来的高宗纳其父太宗才人武则天为后,也可以看出这一点。
  从现代穿越到唐朝的如花也不禁感叹,盛世之下,妇女们也享受着最大的自由。
  
宋朝
  一转眼,如花从大气蓬勃的唐朝落入了文雅清丽的宋朝,女子们穿着襦裙优雅地走在街头谈笑。
  在这些如花似玉的姑娘中,许多人都还未嫁。如花万万没预料到,这历史上声名赫赫的宋朝,竟是一个普遍晚婚晚育的朝代!
  最著名的晚婚女性就是大宋第一女词人李清照。一句“赌书消得泼茶香, 当时只道是寻常”,惹得多少单身男女向往诗意的婚姻。但是,当年的李清照19岁才出嫁,其年龄与宋仁宗天圣令中规定的“男十五,女十三”差之甚远。
  在宋代,李清照远不是最“晚婚”的。
  《崇德县君朱氏墓志铭》中记载:
“朱氏自幼敏慧,孝敬享于天资,父爱之,慎选其婿,出适时,年二十二矣。”
  这朱氏,自幼生长在富商的家庭,不愁吃不愁穿。到了婚嫁的年纪,父亲在择婿这件事情上左挑右选,结果一直拖到二十二岁才出嫁……
  好在,朱氏还是嫁出去了,而程颐之女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据说,她长得清丽脱俗,又德才兼备,选择另一半的要求也是极高。结果,她"访求七八年,未有可得者",一直到死,都未觅得良人。
  无论是父母对择婿的严苛要求,还是优秀的女子们“宁缺毋滥”的心态,都导致了宋代晚婚晚育的情况。
  
  女子终身未嫁,在宋代不是特例。
  宋代盛行“厚嫁之风”,女方需要筹备丰厚的聘礼给男方,婚姻不仅仅是两情相悦,更是两个家庭经济上的博弈。
  许多在贫困家庭出生的女子,甚至都没有选择夫婿的权利。“有逾四十不嫁者”比比皆是。有这样一批女子,她们预料到自己悲苦的命运,决定终生不嫁,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家庭劳动中,她们被称为——
田舍女。
  虽说,年龄不æ˜

Related Keywords

Jalan , As Sulaymaniyah , Iraq , Shen Zhou , Hebei , China , Shekou , Guangdong , Shanghai , United States , United Kingdom , Yuji , Guizhou , Nanshan , Liaoning Province , Liaoning , Vietnam , Republic Of , Taipei , T Ai Pei , Taiwan , Lakeside , Cumbria , South Korea , Han , British , Jin Wu , Jun Zhu , King Gou , Guo Crown , Don Zhou Fang , Taipei Forbidden City Museum , United States Museum Of Art , Liaoning Province Museum , Shanghai Museum , Han Dynasty National , Young , Office Ah Han , Freedom Lee , Lakeside Freedom , Vietnam King Gou , Autumn Warring States , United States Museum , Han Dynasty , Tang Dynasty , Order Yuji , Shou Chi , Don Zhou Fang Wearing Ladies , One Thousand , One Nights , Golden Age , Freedom Song , Song Lee , Chong Germany County Jun Zhu , Min Hui , Qing Dynasty , Main Street , China History , Qing Code , 单身 , 童养媳 , 李清照 , 如花 , ஜலான் , இராக் , ஷென் ஜூ , சீனா , குவாங்டாங் , ஷாங்காய் , ஒன்றுபட்டது மாநிலங்களில் , ஒன்றுபட்டது கிஂக்டம் , வியட்நாம் , குடியரசு ஆஃப் , தைப்பே , டி ஐ பேய் , டைவாந் , ஏரி , கும்ப்ரியா , தெற்கு கொரியா , ஹான் , பிரிட்டிஷ் , ஜின் வு , ஜூன் ஜு , ஷாங்காய் அருங்காட்சியகம் , இளம் , ஹான் ஆள்குடி , டாங் ஆள்குடி , ஒன்று ஆயிரம் , ஒன்று இரவுகள் , தங்கம் வாழ்நாள் , சுதந்திரம் பாடல் , பாடல் லீ , நிமிடம் ஹுய் , குயிங் ஆள்குடி , பிரதான தெரு , சீனா வரலாறு , குயிங் குறியீடு ,

© 2025 Vimarsa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