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6月28日,百济神州港股报收217.20港元/股,美股报363.34美元/美国存托股份,公司总市值已超过2,000亿人民币。上交所官网显示,截至6月28日科创板已有6家企业市值超过千亿元,而此次百济神州若顺利完成发行上市,科创板“千亿市值俱乐部”或将迎来又一重量级会员。
对于高门槛的生物医药行业,研发实力是“硬核”指标,百济神州作为领先的生物医药公司,一直非常重视研发实力的提升,旗下研发的多款药品均在创新性、适应症拓展等方面表现出色。
就在前不久,百济神州旗下核心产品之一——治疗多种淋巴瘤的创新药“泽布替尼”公布了一项重磅数据,在全球性头对头三期临床试验中,它向首个上市的同类产品、目前全球销量排名第5的重磅产品发起挑战,在临床效果的直接较量中证实了在疗效和安全性的多项指标上达到优胜。这一结果公布当天,百济神州的股价上涨超过8%。2019年11月,泽布替尼被刷上微博热搜榜前五:“中国抗癌新药获FDA批准,实现本土新药出海‘零的突破’”。
泽布替尼不是百济神州唯一的高光时刻。今年初,百济神州另一款自主研发的广谱抗癌药PD-1药物替雷利珠单抗,被国际制药巨头诺华公司以高达6.5亿美元的预付款和22亿美元的交易总金额买下了部分海外市场的权益,再次刷新了国内医药行业对外授权交易的纪录。
“国际化”是百济神州自创立以来的每一步发展中,最令人瞩目的标签之一。
对于一家成立仅11年的创新药企,要想同步推进上百项全球性临床试验、实现产品的海内外上市绝非易事,不仅需要过硬的创新实力,更有赖于一个强有力的全球研发与商业化体系为支撑。百济神州科创板招股书上会稿显示,截至2021年1月,百济神州在全球建立起了一支超过2100人的全球研发团队,占员工人数超过40%,这样一支由海内外顶尖科学家组建的精英队伍,成为了百济神州可持续发展的强大源动力。
相比于仅在国内进行临床试验而言,开展大型全球性临床试验通常耗时长、投入高。但另一方面,对于自身优势过硬的产品,通过全球性临床试验,能够支持其在全球市场的拓展,谋求在全球范围内更大的商业化机会。以泽布替尼为例,当前除中国、美国外,它已经在加拿大、以色列、阿联酋等国际市场获批上市,截至2021年5月,泽布替尼已在全球递交超过30项新药及新适应症上市申请,未来可能覆盖超过40个国家或地区。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20年9月30日,百济神州的另一款核心产品PD-1药物替雷利珠单抗在全球范围内已开展了35项替雷利珠单抗单药治疗及联合用药的临床试验,在多个重要适应症中进行了广泛布局。目前替雷利珠单抗已在国内获批5项适应症,覆盖非小细胞肺癌、肝癌、膀胱癌、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等核心领域。记者获悉,随着与诺华战略合作的达成,这一产品有望在今年内递交首个海外上市申请,正式开启扬帆出海的步伐。
一直以来,在医药创新领域流传着“双十”定律的说法:一款原研创新药的研发成功,通常需要耗时十年时间,耗资十亿美金。而德勤发布的2018年报告则显示,这一投入已高达21.8亿美金。百济神州在短短11年中,已成功在海内外市场推出3款自主研发的创新药,其中两款产品已在2020年底的国家医保目录准入谈判中被成功纳入了国家医保目录并于2021年3月1日生效。
不过,由于创新药企业前期研发投入大、研发周期长等原因,百济神州近年来始终处于亏损的状态,直到2021第一季度才首次扭亏为盈。财报显示,2016-2020年,百济神州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9亿美元、-9310.50万美元、-6.74亿美元、-9.49亿美元、-15.97亿美元。
除了高额的研发费用,百济神州在销售方面的费用也与日俱增。公开资料显示,百济神州的销售费用从2018的4.88亿元增长至2020年前三季度的16.66亿元,翻了四倍。过去三年,百济神州的商业化团队从600人左右扩张到超过1800人,仅仅2020年下半年团队规模就增长了600人。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自主研发与战略合作的“双线布局”,百济神州旗下的商业化产品及临床阶段候选药物已达到47款,包括8款商业化阶段药物、4款已申报候选药物和35款临床阶段候选药物。换言之,在未来数年间,随着临床试验数据的成熟,公司有望迎来又一轮全球创新成果的收获期。
'
zwconbody.appendChild(newHtml);
}
})();
}
}catch(e){
}
Related Keywo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