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marsana.com
Home
Live Updates
在沪外国人:"阿
在沪外国人:"阿
在沪外国人:"阿拉上海人,阿拉欢喜上海"-中国侨网
中新社记者 李姝徵
来沪已有30余年,柯瑞斯不仅对今天的上海十分熟悉,更对中国历史有所涉猎。柯瑞斯指着模型,边比划边介绍,一口流利的中文让旁人感慨:“只听声音,还以为你是中国人呢。”听罢,柯瑞斯眨眨眼睛:“我也没拿自己当外人。”
“我1990年第一次到上海,当时站在外滩,看那些老楼黑乎乎的,那个时候真的没有什么气氛。”柯瑞斯微微转身,指向模型中黄浦江的另一侧——现在的浦东新区:“然后往对面一看,什么都没有。”
彼时的上海,没有地铁、没有高架、更没有浦东国际机场。回忆与上海的“初遇”,柯瑞斯打了个比方:“像一个人刚睡醒,头发乱乱的,还没完全清醒”。
30余年后,上海的蜕变让包括柯瑞斯在内的许多外籍人士惊叹。“现在的外滩多么美,我和太太傍晚经常去散步。”浦东的变化自不必提,“你能想象全球第二高楼是从这里拔地而起吗?”柯瑞斯说。
“一百年前,上海被称为‘东方的巴黎’,”柯瑞斯认为,今天的上海,却不是“哪里的哪里”,“她就是上海,是全球城市的标杆。”
在老外们看来,上海,乃至中国的发展,远不止基础建设方面。
2014年,贝思文联合中外行业精英,成功研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魔墙”。今天,在上海科技馆、上海博物馆、国家会展中心等场馆,都能看到这款互动性极强的高科技产品。
“中国有很多新的科技馆、美术馆、博物馆,都需要提高他们的互动性,而我们发明的‘魔墙’技术,可以让文物‘活’起来。”据贝思文介绍,“魔墙”技术可以将原本被动的参观体验,转化成令人兴奋的互动体验。
对于贝思文而言,上海是他创业的“始发站”。“我们的技术在上海标志性的、大的博物馆应用后,在全中国就普及得非常快。”在贝思文看来,因为更具便利性,上海往往是外国人来华创业的首选,然后再从上海发展、普及到中国其他地区。
对于许多“老外”而言,与上海共同经历的一切,都让他们将这里视作“第二故乡”。
“我1992年来上海工作,对这里,我有一种‘第二故乡’的感觉。”来自澳大利亚的白马克说,他更喜欢别人称他为“老白”。
当新冠疫情来袭,“老白”看到上海街头十分有序,食品、生活用品供应等一切正常。“世界各地的亲友打电话问我,我告诉他们上海很正常,让他们放心。”
疫情期间,“老白”被街道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的辛勤工作所感动,于是,他也加入了志愿者队伍。那时,他主要的工作是给进出小区的人测体温,对楼道的扶手等地方消毒。见到不戴口罩的外国人,“老白”也会上前劝导,请他们遵守防疫要求。
“I love Shanghai。”紧接着,“老白”又用上海话说:“阿拉上海人,阿拉欢喜上海。”(我是上海人,我喜欢上海)(完)
【责任编辑:王琴】
Related Keywords
China ,
Australia ,
Shanghai ,
Hungary ,
New Crown ,
Northern Territory ,
Sri Lanka ,
Belgium ,
Chinese ,
,
B New Agency Shanghai On ,
Museum Application ,
Technology Museum Shanghai Country ,
Memorial Museum ,
Technology Museum Of Art ,
Shanghaib New Agency ,
Allah Shanghai ,
Shanghai China Overseas ,
China History ,
Kerry Sri Lanka ,
Pudong New ,
Paris Kerry Sri Lanka ,
Shanghai Science ,
Technology Museum ,
Art Museum ,
Tony Introduction ,
All China ,
White Horse ,
சீனா ,
ஆஸ்திரேலியா ,
ஷாங்காய் ,
பசி ,
புதியது கிரீடம் ,
வடக்கு பிரதேசம் ,
ஸ்ரீ லங்கா ,
பெல்ஜியம் ,
சீன ,
நினைவகம் அருங்காட்சியகம் ,
சீனா வரலாறு ,
ஷாங்காய் அறிவியல் ,
தொழில்நுட்பம் அருங்காட்சியகம் ,
கலை அருங்காட்சியகம் ,
அனைத்தும் சீனா ,
வெள்ளை குதி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