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marsana.com
Home
Live Updates
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大事记-新闻-北国网 : vimarsana.com
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大事记-新闻-北国网
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大事记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1840年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由于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全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许多献身于民族进步事业的爱国先驱,前赴后继、不懈探索。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1911年10月,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但是仍然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开辟新的救国救民道路。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在中国社会掀起思想解放的潮流。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给东方被压迫民族以巨大鼓舞。中国一批先进分子开始选择马克思主义。同时,中国工人阶级伴随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迅速壮大。一场新的人民大革命的兴起,已不可避免。
1919年5月4日 由于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北京学生3000余人到天安门前集会,游行示威,掀起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五四运动)。6月5日起,上海工人罢工声援学生,随后罢工、罢课、罢市迅速扩展到20多个省区、100多个城市。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迫于人民群众的压力,中国代表没有出席6月28日的巴黎和约签字仪式。五四运动后,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图书大量出现。李大钊、陈独秀、李达、李汉俊、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邓中夏、何孟雄、高君宇、王尽美、邓恩铭等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开始在工人群众中宣传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
1920年3月 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组织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5月,陈独秀在上海发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上海、北京的研究会同湖北、湖南、浙江、山东、广东、天津等地及海外的先进分子逐步建立联系,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8月,陈独秀等在上海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这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织,是各地共产主义者进行建党活动的联络中心。同月,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出版。10月,李大钊等在北京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到1921年春,武汉、长沙、济南、广州等地及旅日、旅法华人中陆续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1年
7月23日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开幕。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参加大会的代表有:上海的李达、李汉俊,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广州的陈公博,旅日的周佛海;包惠僧受陈独秀派遣,出席了大会。他们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出席了大会。陈独秀和李大钊因事务繁忙未出席大会。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通过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大会选举产生中央局,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党的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产物。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最先进的阶级——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它从一开始就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具有伟大而深远的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充分展现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这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精神之基、精神之本。1941年6月,《中央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二十周年、抗战四周年纪念指示》将7月1日作为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
8月11日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上海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的第一个公开机构。
1922年
5月5日-10日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
7月16日-23日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12人,代表全国195名党员。大会第一次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区分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大会通过第一个党章,并通过决议案,决定中国共产党加入共产国际。大会选举产生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央执行委员会推选陈独秀为委员长。
9月13日 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周报创刊。党的创建和大革命时期,中共中央还创办了《新青年》、《前锋》、《中国共产党党报》等刊物。
9月14日-18日 安源路矿工人在毛泽东、李立三、刘少奇等组织领导下,举行罢工斗争,取得胜利。罢工之前成立的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得到巩固和发展。
1923年
2月4日-9日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京汉铁路工人2万余人举行总罢工,成为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的顶点。7日,反动军阀进行血腥镇压,造成二七惨案。
6月12日-20日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30多人,代表全国420名党员。大会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实现国共合作。大会规定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时,党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大会选举产生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举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为委员长。大会以后,国共合作步伐大大加快。共产党的各级组织动员党员和革命青年加入国民党,在全国范围内积极推进国民革命运动。
1924年
1月20日-30日 在孙中山主持下,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共产党人参加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宣言,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大会选举产生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共产党员李大钊、谭平山、毛泽东等10人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或候补执行委员。大会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5月 为造就革命武装的骨干力量,国共合作创办的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开学。6月16日,军校举行开学典礼。孙中山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中国共产党从各地选派许多党、团员和革命青年到军校学习。11月,周恩来出任军校政治部主任,健全政治工作制度。周恩来主持的中共广东区委从军校第一期毕业生中抽调部分党、团员作为骨干,把大元帅大本营的铁甲车队改组为一支实际受共产党指挥的革命武装。
7月3日 国共合作举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在广州正式开学。到1926年9月,在共产党人彭湃、毛泽东等相继主持下,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连续举办六届,培训700多名农民运动骨干。
1925年
5月1日-7日 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召开,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
7月1日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其所属部队随后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六个军。周恩来等共产党员分别在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六军中担任副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等职务。
10月 中央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发布告农民书,提出解除农民困苦的根本办法是实行“耕地农有”。会议强调北方地区工作的重要性,决定加强对北方革命的领导。会后,中共北方区执行委员会成立,李大钊任书记。
12月1日 毛泽东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7月9日 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到11月,基本消灭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势力。在北伐战争中,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为骨干的叶挺独立团屡破强敌。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共产党领导的湘鄂赣等省工农运动蓬勃发展。
8月4日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的通告。这是党的历史上第一个惩治贪污腐败的文件。
1927年
4月6日 李大钊在北京被奉系军阀逮捕。28日,英勇就义。
4月12日 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这是大革命从高潮走向失败的转折点。在此前后,四川、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广西、广东等省相继以“清党”为名,大规模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杨闇公、陈延年、赵世炎、萧楚女、熊雄等共产党人被杀害。
4月27日-5月9日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82人,代表全国57967名党员。大会选举产生中央委员会和党的历史上第一个中央纪律检查监督机构——中央监察委员会。根据大会要求,会后,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修改党章的决议,正式提出党内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5月10日 中共五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中央政治局和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陈独秀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7月15日 汪精卫召开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以“分共”的名义,正式同共产党决裂,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实行大逮捕、大屠杀。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共两党合作发动的大革命宣告失败。据不完全统计,从1927年3月至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多人。
8月1日 在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领导下,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党所掌握和影响的军队两万余人,在江西南昌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开启了中国革命新纪元。1933年6月30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以发动南昌起义的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予以批准。此后,8月1日成为人民军队建军纪念日。
8月7日 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八七会议)。会议着重批评了大革命后期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央所犯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这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会议选出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
8月 中共中央成立南方局,重新成立北方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中央还成立了长江局、苏区中央局、苏区中央分局、湘鄂西中央分局、鄂豫皖中央分局、上海中央局、西北局。
9月9日 以毛泽东为书记的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领导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29日,起义军到达江西永新三湾村时进行改编,将党的支部建在连上,从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这是建设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10月,起义军到达井冈山,开始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9月19日 中央临时政治局会议通过《关于“左派国民党”及苏维埃口号问题决议案》,决定不再打国民党的旗帜并成立苏维埃。
9月-翌年春 中共琼崖特委在定安、琼山等地,中共广东地方组织在海丰、陆丰等地,中共黄麻特委在湖北黄安、麻城,中共赣西特委、赣南特委分别在江西吉安、万安、赣县等地,领导发动武装起义。
10月 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布尔塞维克》创刊。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中央还创办了《红旗》、《斗争》、《解放》等报刊。
11月9日-10日 中央临时政治局在上海召开扩大会议,提出以城市为中心举行全国武装暴动的策略。在实际工作中造成许多损失。1928年4月,停止执行。
12月11日 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和叶挺、叶剑英等领导发动广州起义,成立广州苏维埃政府。但终因敌众我寡而失败,张太雷等牺牲。
1928年
1月-7月 方志敏等在江西弋阳、横峰,朱德、陈毅等在湘南地区,贺龙、周逸群等在湖北洪湖和湘西桑植地区,刘志丹等在陕西渭南、华县,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等在湖南平江,领导发动武装起义。
2月 毛泽东率部打破江西国民党军队对井冈山地区的进攻。至此,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步建立。4月下旬,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和湘南起义农军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成立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和军委书记。在创建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形成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
4月 毛泽东总结部队做群众工作的经验,规定部队必须执行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以后六项注意又发展成八项注意。
6月18日-7月11日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苏联莫斯科近郊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142人,其中有选举权的正式代表84人。大会指出,中国仍然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国革命现阶段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当前中国的政治形势是处于两个革命高潮之间;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大会选举产生新的中央委员会并选举产生中央审查委员会。
7月19日 中共六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中央政治局和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20日,政治局会议选举向忠发为中央政治局主席和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主席,周恩来为常务委员会秘书长。
10月5日 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由毛泽东起草的决议案,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1930年1月,毛泽东在给林彪的复信(后改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提出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到农村,开始形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
12月-翌年4月 毛泽东先后主持制定井冈山《土地法》、兴国《土地法》。
1929年
1月14日 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进军赣南。相继开辟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后来这两块根据地连成一片,以其为中心发展为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央苏区)。到1931年11月,全国已形成中央、湘鄂西、鄂豫皖、琼崖、赣东北(后发展为闽浙赣)、湘鄂赣、湘赣、右江等革命根据地。后来又建立了川陕、陕甘、湘鄂川黔、鄂豫陕、闽东等革命根据地。在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中,形成了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等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
5月-翌年2月 中共商(城)罗(田)麻(城)特区委员会在河南商城,中共六安县委在安徽六安、霍山,中央代表邓小平等在广西百色、龙州,先后领导发动武装起义,建立红军,逐步开辟豫东南、皖西、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12月28日-29日 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古田会议)在福建上杭古田召开。毛泽东当选为中共红四军前敌委员会书记。会议根据中央九月来信精神,通过毛泽东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其中最重要的是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的决议案,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古田会议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献,是党和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古田会议奠基的军队政治工作对军队生存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1930年
5月 毛泽东撰写《调查工作》(后改为《反对本本主义》),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6月11日 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李立三起草的《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决议,形成系统的“左”倾冒险主张。不久,又制定全国总暴动和集中全国红军进攻中心城市的计划,使各地革命力量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失。9月,中共扩大的六届三中全会停止了这一冒险行动。
6月 红军第一军团成立,朱德任总指挥,毛泽东任政治委员兼前委书记。同月,红军第三军团成立,彭德怀任总指挥兼前委书记,滕代远任政治委员。7月,红军第二军团成立,贺龙任总指挥,周逸群任政治委员兼前委书记。
8月23日 红军第一方面军成立,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任总前委书记兼总政治委员。
1931年
1月7日 中共扩大的六届四中全会在上海召开。王明(陈绍禹)实际掌握了中共中央的领导权。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党的领导机关内开始了长达四年的统治。9月,王明到莫斯科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临时中央在上海成立,由博古(秦邦宪)负总责。1933年1月,临时中央被迫由上海迁至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瑞金。
9月18日 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九一八事变,开始大举侵占中国东北。东北各阶层人民和爱国官兵纷纷组织抗日义勇军等各种形式的抗日队伍。中国共产党在抗日义勇军中积极开展工作,并组织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从1932年起,党先后组织了由汉、满、朝鲜、蒙古、回等民族爱国志士参加的十余支抗日游击队,逐渐成为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主力,并发展为东北人民革命军、东北抗日同盟军等武装。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奋起抵抗,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同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11月7日 红军第四方面军成立,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治委员。
11月 红色中华通讯社成立。1937年1月,改名为新华社。
12月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创刊。
1932年
年底-翌年3月 在周恩来、朱德指挥下,中央革命根据地取得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1933年
5月8日 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部成立,朱德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周恩来任总政治委员。
9月 蒋介石调集100万兵力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其中50万兵力用于进攻中央革命根据地。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在反“围剿”中推行单纯防御的军事路线,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遭受重大损失。
1934年
8月7日 红六军团从湘赣革命根据地突围西征。10月,与红三军会师。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番号,贺龙任军团长,任弼时任政治委员。随后,逐步开创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
10月中旬 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中央红军主力等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11月中旬至1935年11月中旬,红二十五军,红四方面军,红二、红六军团也相继撤出鄂豫皖、川陕、湘鄂川黔等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10月下旬-12月初 中央红军连续突破国民党军三道封锁线,在突破第四道封锁线的湘江战役中遭受重大损失。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从长征出发时的8.6万余人锐减到3万余人。
10月 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以项英为首的苏区中央分局和中央军区、以陈毅为主任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领导留在南方根据地的红军和游击队坚持斗争。南方游击战争历时三年,地域范围包括八省十几个地区,有力配合了主力红军的战略转移,保留了革命力量。其间,瞿秋白等牺牲。
12月18日 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黎平召开会议,根据毛泽东的建议,通过决议,放弃到湘西北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向贵州北部进军。此前,中共中央负责人在湖南通道召开紧急会议,讨论转兵问题。
1935年
1月15日-17日 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扩大会议,集中解决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会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委托张闻天起草《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取消长征前成立的“三人团”。会后不久,在向云南扎西地区转进途中,中央政治局常委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的责任,毛泽东为周恩来在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后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历史关头召开,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1月下旬-5月上旬 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南渡乌江,佯攻贵阳,威逼昆明,巧渡金沙江,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随后顺利通过四川凉山彝族地区,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继续北上。
5月-7月 陕北红军在刘志丹等指挥下,粉碎敌人军事“围剿”,使陕甘边和陕北两块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陕甘革命根据地(又称西北革命根据地)。陕甘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完整革命根据地,为党中央和各路红军长征提供了落脚点,为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后由红军改编的八路军主力奔赴抗日前线提供了出发点。
6月中旬 中央红军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中共中央根据会师后的形势,确定北上建立川陕甘革命根据地的战略方针。9月9日,张国焘拒绝执行北上方针,命令右路军南下。12日,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通过关于张国焘错误的决定。10月,反对北上、坚持南下的张国焘另立“中央”。红四方面军南下后遭受严重损失。1936年6月,张国焘被迫取消另立的“中央”。
8月1日 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草拟《中国苏维埃政府、中国共产党中央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八一宣言)。宣言主张停止内战,组织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对日作战。
9月中旬 红二十五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同当地的红二十六、红二十七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徐海东任军团长,程子华任政治委员。
9月 红一、红三军和军委纵队北上到达甘肃哈达铺,正式改编为陕甘支队,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10月19日,抵达陕北吴起镇。中央红军主力胜利结束长征。11月3日,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下辖红一军团(由陕甘支队改编)、红十五军团。
12月9日 由于日本加紧侵略华北,中国共产党领导北平学生掀起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一二·九运动),并迅速波及全国,形成抗日救国的新高潮。
12月17日-25日 中央政治局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扩大会议,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会后,毛泽东作报告,系统阐述这一方针。
1936年
2月-7月 红一方面军先后向山西、绥远等地和陕、甘、宁三省边界地区发起东征战役和西征战役。
6月下旬-7月初 红二、红六军团长征抵达四川甘孜地区,与红四方面军会合。7月5日,红军第二方面军成立,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治委员。在中共中央积极争取及广大指战员斗争和要求下,红四、红二方面军共同北上。
10月9日 红一、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22日,红一、红二方面军在甘肃隆德将台堡(今属宁夏西吉)会师。至此,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是一次理想信念、检验真理、唤醒民众、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这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10月下旬 为打通苏联援助的道路,红四方面军一部奉中革军委命令,西渡黄河准备执行宁夏战役计划。11月11日,渡河部队根据中央决定称西路军。深入河西走廊的西路军将士以不畏艰险、浴血奋战的英雄主义气概,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战斗四个月,终因寡不敌众,于1937年3月惨烈失败。
12月12日 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扣留蒋介石。中共中央确定和平解决事变的方针,并派周恩来、博古、叶剑英等前往西安。经过谈判,迫使蒋介石作出“停止剿共,联红抗日”的承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在抗日的前提下,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大势。
1937年
5月 中共中央先后召开党的苏区代表会议和党的白区代表会议,进一步总结历史经验,明确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任务。
7月-8月 毛泽东撰写《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中的《实践论》和《矛盾统一法则》(后改为《矛盾论》)。
8月22日-25日 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洛川会议)。会议指出,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在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在国民党统治区放手发动抗日的群众运动。会议通过《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和《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标志着党的全面抗战路线的正式形成。会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毛泽东为书记(亦称主席),朱德、周恩来为副书记(亦称副主席)。
8月25日 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宣布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下辖三个师,全军约4.6万人。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改为第八路军总指挥部,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之后,党在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琼崖红军游击队除外),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下辖四个支队,全军约1.03万人。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
8月 中共中央北方局在太原组建新的领导机关。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还成立(或重新成立)了北方分局、晋察冀分局、太行分局、冀鲁豫分局、山东分局、长江沿岸委员会、长江局、东南分局、东南局、中原局、华中局、南方局、南方工委、西南工委、陕甘宁边区中央局、西北局、晋绥分局。
9月22日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由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23日,蒋介石发表实际上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中共中央的宣言和蒋介石谈话的发表,宣告国共两党重新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9月25日 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主力在晋东北取得平型关大捷,歼灭日军1000余人,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9月 原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苏维埃政府(即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正式改称陕甘宁边区政府(11月至翌年1月曾称陕甘宁特区政府)。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人民抗日战争的政治指导中心,是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的战略总后方。
10月-11月 八路军配合国民党军队进行忻口战役,相继取得雁门关伏击战、夜袭阳明堡日军机场等胜利。
11月 八路军开始逐渐向敌后实行战略展开。在中共地方组织配合下,到1938年10月,创建了晋察冀、晋西北和大青山、晋冀豫、晋西南、山东等抗日根据地。
1938年
2月-12月 新四军开进皖中、皖南、苏南、豫东等地,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3月15日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大量发展党员的决议》。到1938年底,全国党员人数从全民族抗战开始时的4万多发展到50余万。
4月 晋冀豫抗日根据地军民粉碎3万余日军的九路围攻,歼敌4000余人,收复18座县城。
5月26日-6月3日 毛泽东作《论持久战》的长篇讲演,指出:日本是帝国主义强国,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弱国;日本的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中国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日本是个小国,经不起长期战争,中国是个大国,能够支持长期战争;日本的非正义战争失道寡助,中国的正义战争得道多助。第一点决定了日本的进攻能在中国横行一时,中国不能速胜;后三点决定了中国不会亡国,经过长期抗战,最后胜利属于中国。《论持久战》系统阐明了党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的纲领性文献。
9月29日-11月6日 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在延安召开。全会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重申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的纪律,正确分析抗日战争的形势,规定党在抗战新阶段的任务,为实现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进行了全面的战略规划,进一步巩固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统一全党的思想和步调,推动各项工作迅速发展。
10月 广州、武汉相继沦陷,全民族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相持阶段。在战略防御阶段,八路军、新四军同日、伪军作战1600余次,毙伤俘敌5.4万余人,八路军发展到15.6万余人,新四军发展到2.5万人,抗日根据地(包括游击区)总人口达5000万以上。广州沦陷前后,周恩来通过潘汉年等把上海、南京等沦陷区的文化界人士和民主人士,包括宋庆龄、何香凝、郭沫若、茅盾、柳亚子、蔡元培等,转移到广州、香港。其中部分留在香港,加强了香港文化界的抗日救亡力量。
10月-12月 中共广东地方组织团结和领导汉、黎、苗等各族人民建立抗日游击队,开辟了华南敌后战场。全民族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实行各民族一律平等、团结抗日的民族政策,发展了大量少数民族抗日武装。台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也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
1939年
1月17日-2月4日 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召开第一届第一次会议,通过《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施政纲领》等文件。林伯渠当选为边区政府主席。
1月-3月 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主力同冀南军区部队一起进行反“扫荡”作战,巩固了冀南抗日根据地。1月至4月,八路军第一二〇师主力会合冀中军区部队,连续粉碎日、伪军多次围攻。7月至8月,晋冀豫抗日根据地军民在八路军总部统一指挥下,反击日军5万余人的大“扫荡”。
2月2日 为克服经济上的严重困难,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生产动员大会,毛泽东发出“自己动手”的号召。抗日根据地军民相继掀起大生产运动。1941年春,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开进南泥湾实行军垦屯田,成为全军大生产运动的一面旗帜。包括发展生产在内,各抗日根据地相继实行对敌斗争、精兵简政、统一领导、拥政爱民、整顿三风、审查干部、时事教育、“三三制”、减租减息十大政策,对克服困难、渡过难关、巩固抗日根据地起了重要作用。党在延安时期培育形成了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3月 罗荣桓、陈光率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一部进入鲁西。5月,在泰(安)肥(城)地区取得陆房突围战斗的胜利,毙伤日军1300余人。
5月-11月 华中新四军完成向敌后实行战略展开的任务,先后在皖中庐江东汤池成立江北指挥部、在苏南溧阳水西村成立江南指挥部,分别由张云逸、陈毅任指挥。
7月7日 《中共中央为抗战两周年纪念对时局宣言》发表,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三大政治口号。
10月4日 毛泽东发表《〈共产党人〉发刊词》,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并把党的建设称为“伟大的工程”。
10月-12月 八路军晋察冀部队在第一二〇师配合下,粉碎2万余日军对北岳区的大“扫荡”。在黄土岭伏击战中击毙日军中将旅团长,这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击毙的日军最高级别指挥官。
11月 来华参加抗战的加拿大共产党员诺尔曼·白求恩医生在晋察冀边区唐县逝世。毛泽东题写挽词,并撰写《学习白求恩》(后改为《纪念白求恩》)。1942年12月,来华参加抗战的印度医生柯棣华在唐县逝世。毛泽东题写挽词。
12月-翌年春 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根据地军民坚持自卫原则,击败顽固派的进攻。
1940年
4月 中共中央西北工作委员会拟定《关于回回民族问题的提纲》。7月,又拟定《关于抗战中蒙古民族问题提纲》。经中央书记处批准,成为抗战期间指导民族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6月1日 毛泽东会见率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到延安的陈嘉庚等人。此前,东南亚各国40多个华侨救国团体于1938年10月在新加坡成立以陈嘉庚为主席的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积极开展抗日爱国运动。
8月20日-翌年1月下旬 八路军总部在华北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对日军的进攻(百团大战)。先后有105个团约20余万人参加。到1940年12月初,敌后军民共作战1824次,毙伤日、伪军2.5万余人,俘日军281人、伪军1.8万余人。
9月18日 中央书记处发出关于开展敌后大城市工作的通知,成立敌后工作委员会,以周恩来负总责,南方以重庆为中心,北方以延安为中心,领导推进敌后城市工作。
11月17日 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在苏北海安成立,叶挺任总指挥,刘少奇任政治委员,陈毅任副总指挥(在叶挺抵达前代理总指挥)。到年底,新四军在两年多的敌后游击战中,共对日、伪军作战2700多次,毙伤俘敌5.5万人,在华中建立了皖东、豫皖苏、皖东北、苏北等抗日根据地,扩大了苏南、皖中抗日根据地,沟通了华北与华中抗日根据地的联系,主力部队发展到近9万人,地方武装和不脱产的地方武装数十万人。
1941年
1月上旬 新四军军部及所属皖南部队9000余人,在遵照国民党军事当局的命令向北转移途中遭到国民党军8万余人的伏击和围攻,大部壮烈牺牲或被俘,军长叶挺被扣押,副军长项英遇害,这就是皖南事变。事变发生后,蒋介石诬称新四军“叛变”,宣布取消其番号。中国共产党采取军事上严守自卫、政治上坚决反击的方针。中央军委于1月20日发布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陈毅任代军长,刘少奇任政治委员。到3月,国民党顽固派的第二次反共高潮被击退。
5月1日 经中共中央批准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正式发表。11月,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召开,通过《陕甘宁边区保障人权财权条例》,开明绅士李鼎铭被选为边区政府副主席。
5月19日 毛泽东作《改造我们的学习》报告。9月至10月,中央政治局在延安召开扩大会议,党的高级干部开始学习和研究党的历史,总结党的历史经验,以求从政治路线上分清是非,达到基本一致的认识,为全党普遍整风作了准备。
6月 随着苏德战争爆发,日本侵略者决意加紧对华作战,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日军对各抗日根据地特别是华北抗日根据地发动毁灭性的“扫荡”和“蚕食”,敌后抗日根据地进入空前困难时期。晋察冀、晋冀豫、冀鲁豫、山东和苏北、苏中、苏南等根据地军民创造了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破袭战、围困战、水上游击战等多种武装斗争形式,充分发挥人民战争的威力,有效打击了敌人。在艰苦的敌后抗战中,广大军民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杨靖宇、东北抗联第二路军副总指挥赵尚志、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等在作战中牺牲。八路军战士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葛振林,在打完最后一粒子弹后跳下悬崖,被称为“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在与敌人战斗中全部壮烈牺牲。
12月9日 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倡导建立太平洋一切抗日民族的统一战线。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2月-翌年春 在中共中央和南方局领导下,香港、广东党组织和抗日游击队秘密营救日军占领香港时被困的爱国民主人士、文化界人士和其他人士,包括何香凝、柳亚子、邹韬奋、茅盾、胡绳、夏衍、梁漱溟等共800余人。香港沦陷后,在共产党领导下成立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港九大队挺进敌后,坚持开展游击战。
1942年
5月 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文艺座谈会。毛泽东发表讲话,阐明革命文艺为人民服务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根本方向。
9月1日 中央政治局通过《关于统一抗日根据地党的领导及调整各组织间关系的决定》,规定抗日根据地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中央代表机关及各级党委为各地区的最高领导机关。
1941年-1942年 八路军、新四军和游击队、民兵共作战4.2万余次,毙伤俘日、伪军33.1万余人。敌后军民的反“扫荡”斗争,牵制、消灭了大量日军,成为中国坚持长期抗战最重要的因素,也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巨大支持。
1943年
3月20日 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关于中央机构调整及精简的决定》,推定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主席,并决定毛泽东为中央书记处主席;中央书记处由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组成;刘少奇参加中共中央军委并任军委副主席。
6月10日 共产国际正式解散。7月,国民党顽固派乘共产国际解散之机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第三次反共高潮没有发展为大规模武装进犯即被制止。
本年 敌后各抗日根据地军民进行反“扫荡”、反“蚕食”、反“清乡”斗争,保卫和扩大根据地,逐步度过严重困难局面。八路军在华北与敌人作战2.48万余次,毙伤日、伪军13.6万余人,俘5万余人,争取伪军反正、日军投降6600余人;新四军在华中与日、伪军作战4500余次,粉碎敌千人以上“扫荡”30多次,毙伤俘日、伪军3.6万余人,争取伪军反正9300余人;华南抗日游击队也粉碎日军“扫荡”,巩固和扩大了东江、琼崖抗日根据地。
1944年
5月11日 在豫湘桂正面战场出现国民党军队大溃退的情况下,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要求在河南地区组织抗日游击队和人民武装,建立抗日根据地。7月至10月,八路军、新四军先后建立和扩大豫东、豫中、豫西等抗日根据地,恢复豫皖苏抗日根据地,加强华中与华北、陕北战略区的联系。
5月21日-翌年4月20日 中共扩大的六届七中全会在延安召开。全会通过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的提议,原则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肯定了确立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的重大意义,使全党尤其是党的高级干部对中国民主革命基本问题的认识达到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上的一致。至此,整风运动胜利结束。整风运动是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收到巨大成效。通过整风运动,实现了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党新的团结和统一,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重要的思想政治基础。延安整风运动所积累的经验对党的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7月-8月 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部派遣美军观察组进驻延安。8月1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阐明党的外交工作的性质、内容和民族立场。全民族抗日战争后期,党已经开始“半独立性的外交”工作。
9月15日 中共代表林伯渠在国民参政会上提出立即结束国民党一党统治、建立各抗日党派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11月 由八路军第三五九旅主力4000余人加上中共中央选派到南方工作的干部共约5000人,组成南下支队由延安出发,向豫、鄂、湘、粤敌后挺进,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
12月 新四军第一师主力由苏中渡江南下,执行向东南敌后发展、控制苏浙皖边和发展浙东沿海地区的战略任务。
1945年
春夏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抗日武装继续进行攻势作战,抗日力量和抗日根据地不断发展,为转入全面反攻、夺取抗战最后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4月23日-6月11日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547人,候补代表208人,代表全国121万党员。毛泽东致开幕词,向大会提交《论联合政府》政治报告并作口头报告,朱德作《论解放区战场》军事报告,刘少奇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周恩来作《论统一战线》发言。大会提出党的政治路线,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七大是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全国代表大会,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党的史册。大会选举产生新的中央委员会。大会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载入党章。
4月25日-6月26日 包括中共代表董必武在内的中国代表团出席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联合国制宪会议,并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中国成为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之一和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6月19日 中共七届一中全会选举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为中央书记处书记,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8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毛泽东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为副主席。
8月9日 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随后,朱德发布七道全面反攻命令。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全面反攻阶段。
8月15日 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形式发布《终战诏书》。日本无条件投降。
8月28日 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赴重庆与国民党代表进行和平谈判(重庆谈判)。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双十协定)。
8月 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成立。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还成立(或重新成立)了晋察冀中央局、冀热辽分局、冀察热辽分局、东北局、北满分局、西满分局、辽东(南满)分局、东满分局、华东局、华中分局、华中工委、山东分局、鄂豫皖中央局、中原局、豫皖苏分局、华中局、华北局、南方工委、重庆(南方)局、南京局、上海分局、上海局、香港分局、华南分局;西北局、晋绥分局的组织机构继续保持。
9月2日 日本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侵华日军128万人向中国投降。至此,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胜利结束。9月3日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0月25日,中国政府在台湾举行受降仪式。被日本占领50年之久的台湾以及澎湖列岛,重归中国主权管辖之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也对世界文明进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据不完全统计,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按1937年的比值折算,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决定性因素。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对敌作战12.5万余次,钳制和歼灭日军大量兵力,歼灭大部分伪军,敌后战场逐渐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战场。到抗战结束时,人民军队发展到约132万人,民兵发展到260余万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即解放区已有19块,面积达到近10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亿。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社会政治生活中所占的比重,和抗日战争前相比大大增加。这为在取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伟大胜利基础上,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9月19日 中共中央提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强调全党全军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完全控制热河、察哈尔两省,发展东北力量并争取控制东北。为此,派出2万名干部和11万人的军队进入东北,包括10名中央委员、10名中央候补委员。
9月21日 中央书记处发出《关于扩兵与编组野战军的指示》。通过编组野战军或野战兵团,从组织体制上完成了由游击战向运动战的战略转变。
1946年
1月5日 国共双方达成关于停止国内军事冲突的协定。10日,双方下达停战令。
1月上旬 中共代表周恩来同国民党政府代表张群(后为张治中等)和奉命来华“调处”国共争端的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后曾由吉伦接替)组成“三人会议”,会商解决国内军事冲突及有关事项。就恢复交通、军队整编统编、东北停战等问题反复磋商,达成部分协议。但由于国民党没有和谈诚意,“三人会议”难以为继,6月下旬之后不再活动。
1月10日-31日 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参加,通过政府组织案、国民大会案、和平建国纲领、军事问题案、宪法草案案五项协议。
5月4日 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五四指示),将全民族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改变为“耕者有其田”政策,并指出解决解放区的土地问题是党目前最基本的历史任务。各解放区迅速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6月26日 国民党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协议,以22万人悍然进攻中原解放区。其后,国民党军向其他解放区展开大规模进攻。全面内战由此爆发。
7月20日 中共中央发布《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党内指示。
11月21日 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会议,决定用“打倒蒋介石”作为最后解决国内问题的方针。
12月30日 为抗议驻华美军强暴北京大学先修班一女学生,北平学生举行示威游行。抗议驻华美军暴行的运动由此掀起。31日,中共中央指示国民党统治区的地下党组织,发动各大城市群众响应北平学生运动。到1947年1月10日,抗暴斗争扩展到14个省26个城市,参加罢课、游行等的学生总数达50万人。
1947年
3月18日-19日 中央机关和陕甘宁边区部队撤出延安,开始转战陕北。此前,3月13日,蒋介石令胡宗南率25万军队从南、西、北三面进攻陕北解放区。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改为向陕北、山东的重点进攻。
3月29日-30日 中央政治局会议在陕北清涧枣林沟召开,讨论中央机关行动问题。不久,中央机关分为三部分,由刘少奇、朱德等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到华北进行中央委托的工作;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的精干机关,继续留在陕北,指挥全国各战场作战;叶剑英、杨尚昆主持的中央后方委员会,转移到晋西北统筹后方工作。
5月1日 内蒙古自治政府正式成立,乌兰夫为政府主席。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政府。
5月20日 南京、上海、苏州、杭州学生5000余名走上南京街头,举行“挽救教育危机联合大游行”,高呼“反饥饿”、“反内战”等口号,遭到反动当局镇压。同日,北平7000余名学生也举行了“反饥饿”、“反内战”示威大游行(五二〇运动)。学生运动的高涨促进了整个人民运动的高涨。1947年,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中先后有300余万工人罢工。在农村,广大农民反抗抓丁、征粮和征税。在共产党领导和推动下,以学生为先锋的爱国民主运动同国民党政府之间的斗争,逐步形成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
6月30日 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强渡黄河,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8月底,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到大别山区。8月下旬,陈赓、谢富治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渡过黄河,挺进豫西。9月,陈毅、粟裕率领华东野战军主力越过陇海铁路南下,进入豫皖苏平原。三路大军打到外线,布成“品”字形阵势。
7月17日-9月13日 全国土地会议在河北建屏西柏坡(今属平山)召开。会议由刘少奇主持,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10月10日,中央批准发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是一个彻底反封建的土地革命纲领。它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大纲公布后,解放区迅速形成土地改革热潮。
7月21日-23日 中共中央在陕北靖边小河村召开扩大会议,着重讨论战略进攻的部署和解放区土地改革、财政金融工作等问题。毛泽东提出计划用五年时间(从1946年7月算起)解决同蒋介石斗争的问题。
10月10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
秋-翌年底 根据全国土地会议关于整党工作的部署,各解放区采取党内党外结合等方法,普遍开展以“三查”(查阶级、查思想、查作风)、“三整”(整顿组织、整顿思想、整顿作风)为基本内容的整党运动,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获得很大进步,党同群众的联系更加紧密。
12月25日-28日 中共中央在陕北米脂杨家沟召开扩大会议(十二月会议)。会议通过毛泽东提交的《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书面报告。报告阐明党的最基本的政治纲领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提出十大军事原则。
冬-翌年秋 解放军利用战斗间隙,从阶级教育入手,运用诉苦(诉旧社会和反动派给予劳动人民之苦)、“三查”(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三整”(整顿组织、整顿思想、整顿作风)等方法,普遍开展新式整军运动。
1948年
4月30日 中共中央发出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口号,号召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筹建民主联合政府。各民主党派、各阶层代表人士热烈响应,通过各种渠道纷纷进入解放区,在共产党领导下,参与筹备召开新政协、建立新中国的工作。
5月9日 中共中央决定将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个解放区及其领导机构合并,组成华北局(刘少奇兼任第一书记)、华北联合行政委员会。9月26日,华北人民政府正式成立,董必武任主席。
6月 《人民日报》创刊。1949年8月正式成为中共中央机关报。
9月8日-13日 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西柏坡召开。会议提出建设500万解放军,用五年左右时间(从1946年7月算起)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战略任务。
9月12日-11月2日 林彪、罗荣桓率东北野战军主力和地方武装进行辽沈战役。东北全境解放。到11月,解放军的总兵力增加到310万人,国民党军队的总兵力下降到290万人。从此,解放军不但在质量上占有优势,而且在数量上也取得优势。中国人民革命的军事形势达到一个新的转折点。
9月16日-24日 华东野战军进行济南战役,解放济南。
秋-翌年夏 在共产党领导下,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等人民团体纷纷建立和扩大。
11月1日 中央军委发出《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要求团和分区以上各部队番号均冠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字样。
11月6日-翌年1月10日 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以邓小平为书记的总前敌委员会,率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及部分地方武装进行淮海战役。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解放。
11月29日-翌年1月31日 林彪、罗荣桓、聂荣臻等率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二、第三兵团以及华北、东北军区地方部队进行平津战役。华北全境基本解放。其间,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解放军与国民党军主力进行的战略决战,共歼敌154万余人。至此,蒋介石赖以维护其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被基本消灭,解放军进抵长江,全国处于革命胜利的前夜。
12月1日 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人民币。
1949年
1月15日 中央军委进一步作出关于全军组织编制、番号的决定:西北、中原、华东、东北野战军依次改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野战军。同月,华北军区主力部队直属解放军总部。在南方坚持游击战争的人民武装,相继整编为闽粤赣边纵队、粤赣湘边纵队、桂滇黔边纵队、闽浙赣边纵队等。其他游击队也陆续进行整编。到渡江战役前夕,南方游击部队包括长期坚持海南岛斗争的琼崖纵队发展到5万多人。
1月31日-2月7日 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等与抵达西柏坡的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举行多次会谈,阐明中国革命发展形势、新中国的政权性质及内政外交政策,争取苏联对中国革命的理解和支持。毛泽东在会见米高扬时提出“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在此前后还提出“另起炉灶”和“一边倒”的方针,由此奠定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基础。
3月5日-13日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全会规定党在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指出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全会讨论确定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毛泽东在全会上提出“两个务必”思想,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3月23日 毛泽东率领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向北平进发。毛泽东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25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与中央机关、人民解放军总部进驻北平。
4月1日 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同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在北平进行和平谈判。经过协商,中共代表团于15日提出《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并宣布4月20日为最后签字时间。国民党政府拒绝接受。解放军遂发起渡江战役,国民党政府“划江而治”的图谋破产。
4月21日 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20日夜至21日,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的总前敌委员会(邓小平为书记)指挥的第二、第三野战军,在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和中原军区部队配合下,发起渡江战役。百万雄师强渡长江。23日解放南京,延续22年的国民党统治宣告覆灭。5月27日解放上海。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于5月横渡长江,解放武汉三镇。随后,解放军各路大军继续向东南、中南、西北、西南进军。
6月30日 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公开阐明中国共产党在建立新中国问题上的主张,指出人民民主专政需要工人阶级的领导。
6月-8月 刘少奇率中共代表团秘密访问苏联,会见联共(布)领导人斯大林、莫洛托夫、马林科夫、米高扬等,向联共(布)中央通报中国革命战争即将取得胜利并将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联合政府。双方就将来的外交关系、苏联对中国经济和国防建设的援助等问题交换意见,初步达成部分协议。
8月14日-9月16日 毛泽东连续为新华社撰写《丢掉幻想,准备斗争》等五篇评论,揭露美国对华政策的帝国主义本质,批评国内一部分人对帝国主义不切实际的幻想,并对中国革命的发生和胜利的原因作理论上的说明。
9月21日-30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出席会议的代表共662人。会议通过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以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等文件。会议决定国都定于北平,北平改名为北京;纪年采用公元;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国旗为五星红旗。会议选举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举行,标志着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运动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胜利,标志着爱国统一战线和全国人民大团结在组织上完全形成,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毛泽东在开幕词中向全世界宣告:“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下午2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一致决议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纲领,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毛泽东为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为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下午3时,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毛泽东宣告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之后,举行盛大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决定,每年的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中国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空前团结,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新纪元。中国共产党成为在全国范围执掌政权的党。
10月2日 苏联政府决定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3日,周恩来复电表示,欢迎立即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联之间的外交关系,并互派大使。1964年1月27日,中国同法国建交。法国成为第一个与新中国正式建交的西方大国。到2021年6月,中国已同180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10月9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举行。会议选举毛泽东为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主席。
11月9日 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及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朱德兼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11月11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领导机构成立。在此前后,海军、炮兵等军兵种部队及领导机构成立。
11月21日 北京市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通过封闭妓院的决议。随后,全国各地相继采取行动封闭妓院。1950年2月24日,政务院发布《关于严禁鸦片烟毒的通令》,禁止贩运制造及售卖、吸食烟毒。人民政府还开展了严禁赌博的斗争。经过三年左右的努力,曾在旧中国屡禁不止的娼、毒、赌等社会顽疾基本禁绝。
12月2日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决定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分别通过省、市、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地方各级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先后由各地人民政府召开,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成为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的一种过渡形式。
12月6日 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成立办理留学生回国事务委员会。1949年8月至1955年11月,李四光、华罗庚、钱学森等共计1536名高级知识分子从海外回国参加建设。
12月23日-31日 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提出教育必须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必须为工农开门。1950年9月,第一次全国工农教育会议召开,提出“推行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的口号。1952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成立。群众性的扫盲运动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全国大规模展开。
1950年
3月3日 政务院作出《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以遏制通货膨胀,稳定物价,实现国家财政收支平衡。
5月1日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全党全军开展整风运动的指示》。全党开展以提高干部和一般党员的思想水平和政治水平,克服工作中所犯的错误,克服居功自傲和官僚主义、命令主义,改善党和人民的关系为主要任务的整风运动。年底,整风运动结束。
同日 新中国成立后制定的第一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公布施行,规定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婚姻制度。
同日 人民解放军解放海南岛。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向华南、西南等地和沿海岛屿的国民党军队残余力量展开最后的围歼。到1950年6月,解放了除西藏、台湾和部分沿海岛屿以外的广大国土。
6月6日-9日 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召开。毛泽东提交《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书面报告,并发表《不要四面出击》讲话。
6月2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公布施行。
8月7日-19日 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召开。会议确定“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为新中国卫生工作三大原则。
10月上旬 应朝鲜党和政府的请求,中共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10月8日,毛泽东发布命令,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战场。25日,志愿军与敌军遭遇,打响出国作战的第一次战役。全国掀起大规模抗美援朝运动。1953年7月27日,《关于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签署。到1958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分三批全部撤出朝鲜回国。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始终发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锻造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10月10日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到1951年10月底,全国规模的镇压反革命运动基本结束。
10月14日 政务院作出《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1951年,毛泽东题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到1957年冬,治淮工程初见成效。
11月3日 政务院发出《关于加强人民司法工作的指示》,要求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建立和健全人民司法制度。
1951年
3月28日-4月9日 中共中央召开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会议通过《关于整顿党的基层组织的决议》。整党从1951年下半年开始,到1954年春基本结束。
5月23日 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签订《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十七条协议”),宣告西藏和平解放。10月26日,人民解放军进藏部队进驻拉萨。
9月20日-30日 中共中央召开全国第一次互助合作会议。会议通过《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会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运动很快开展起来。经过一年多的试点,1953年2月15日,中共中央将决议草案通过为正式决议。
9月29日 周恩来在北京、天津高等学校教师学习会上作《关于知识分子的改造问题》报告。11月30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学校中进行思想改造和组织清理工作的指示》。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广泛开展起来,到1952年秋基本结束。
10月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出版。第二至第四卷分别于1952年、1953年、1960年出版。
12月1日 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三反”运动在全国展开,到1952年10月结束。运动中抓住重大典型案件严肃处理,先后任天津地委书记的刘青山、张子善被查处并判处死刑。
1952年
4月5日 治理开发长江的第一个大型工程——荆江分洪第一期工程全面开工。到1978年底,新安江水电站、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黄河青铜峡水利枢纽、丹江口水利枢纽、黄河刘家峡水利枢纽等一批水利工程陆续建成。
4月2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公布施行。
7月1日 成渝铁路建成通车。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完全采用国产材料自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到1978年底,宝成、鹰厦、包兰、兰新、成昆、湘黔等铁路陆续建成。
8月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公布施行,对民族自治地方的建立、自治机关的组成和自治权利等重要问题作出明确规定。此前,成立于1947年5月1日的内蒙古自治政府于1949年12月2日改称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1955年10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1958年3月5日,广西僮族自治区成立(1965年10月12日改称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年10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1965年9月9日,西藏自治区成立。
年底 国民经济获得全面恢复和初步增长。工农业总产值81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49年增长77.6%。
1953年
4月3日 政务院发出《为准备普选进行全国人口调查登记的指示》。以1953年6月30日24时为标准时间,全国开展人口调查登记。1954年11月1日公布调查登记结果,全国人口总数为601938035人。
5月15日 中苏两国政府签订《关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政府援助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发展中国国民经济的协定》,规定苏联援助中国建设91个工业项目。加上1950年已确定的50项和1954年增加的15项,共156项。后多次调整,确定154项,实际施工150项。因156项公布在先,仍称“156项工程”。
6月15日 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确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方针。毛泽东第一次比较完整地阐述了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的基本内容。12月28日,中共中央批转中央宣传部《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
10月16日 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11月15日,作出《关于在全国实行计划收购油料的决定》。1954年9月,政务院下达对棉布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对棉花实行计划收购的命令。国家对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并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逐步取消。
11月24日 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加强干部管理工作的决定》,对党管干部原则作出明确规定。
12月26日 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程——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七号炼铁炉举行开工生产典礼。到1978年底,武汉钢铁联合企业、包头钢铁公司、攀枝花钢铁公司等钢铁企业陆续建成。
本年 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工作基本完成。调整后的高等院校大幅度扩大招生,适应了工业化建设对专业人才的急迫需要。
1954年
4月15日 中共中央、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颁布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草案)》。
4月26日-7月21日 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日内瓦会议。这是新中国首次作为五大国之一参加重要国际会议。
6月-9月 长江、淮河流域发生百年未遇的大水灾。灾区党委和政府迅速动员,组织群众转移,开展以工代赈、生产自救,取得抗洪斗争的胜利。
7月 南昌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初教-5教练机。到1978年底,新中国先后试制成功歼-5型、运-5型、直-5型、轰-5型飞机等。
9月15日-28日 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选举毛泽东为国家主席,刘少奇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决定设立国防委员会,毛泽东兼任国防委员会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9月28日 中央政治局作出《关于成立党的军事委员会的决议》。毛泽东任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彭德怀主持军委日常工作。
10月7日 新疆军区遵照军委总参谋部8月6日的批复公布成立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1975年3月,兵团撤销,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垦总局。1981年12月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作出《关于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决定》。
12月21日-25日 全国政协二届一次会议举行。周恩来作政治报告,指出,由于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已经召开,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政权机关的作用已经失去,但政协本身的统一战线作用仍然存在。会议推举毛泽东为全国政协名誉主席,选举周恩来为主席;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
12月25日 康藏(后改为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全线通车。此前,毛泽东题词:“庆贺康藏、青藏两公路的通车,巩固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建设祖国!”此后,新藏、滇藏等公路陆续建成。
1955年
3月21日-31日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举行。会议通过《关于成立党的中央和地方监察委员会的决议》等。董必武任中央监察委员会书记。原有的中央及地方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撤销。
4月18日-24日 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出席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有29个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中国代表团本着“求同存异”的方针,同其他与会国家一起,共同倡导形成“万隆精神”。通过这次会议,中国打开了与亚非国家广泛交往的大门。
5月13日 周恩来在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扩大会议上作《关于亚非会议的报告》,指出,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
7月30日 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人民解放军由志愿兵役制改为义务兵役制。此前,自1955年1月起,人民解放军开始实行军官薪金制。
9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实行军衔制度。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到1965年取消军衔制度止,共授元帅10名、大将10名、上将57名、中将177名、少将1360名。
12月 《列宁全集》中文第一版第一卷出版。到1963年2月,共39卷陆续出版。
1956年
1月15日 北京各界20多万人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大会,庆祝北京市农业、手工业全部实现合作化和在全国第一个实现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全行业公私合营。到年底,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
1月23日 中央政治局提出《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后经多次变动和修改,1960年4月正式通过并公布。
1月27日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文字改革工作问题的指示》。28日,国务院第二十三次全体会议通过《国务院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国务院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2月9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表《汉语拼音方案(草案)》。
3月6日-15日 中央军委召开扩大会议,首次明确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
4月28日 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总结讲话中指出,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正式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6月30日 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1982年9月,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建立。中国逐步建立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遗产、地质公园、海洋公园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
7月13日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批国产“解放”牌载重汽车。1958年5月、8月,第一辆国产“东风”牌轿车和“红旗”牌轿车相继下线。
9月15日-27日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大会正式代表1026人,候补代表107人,代表全国1073万党员。毛泽东致开幕词,刘少奇作政治报告,周恩来作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邓小平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大会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已取得决定性胜利,社会主义制度已基本上建立。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大会着重提出加强执政党建设的问题,通过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
9月28日 中共八届一中全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为副主席,邓小平为总书记,由上述六人组成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
12月22日 中共中央同意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党组《关于征求〈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修正草案)〉意见的报告》。
12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第一卷出版。到1985年12月,共50卷陆续出版。
1957年
4月20日 国务院发出《关于消灭血吸虫病的指示》。此前,毛泽东多次提出,必须消灭血吸虫病。
4月25日 第一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举办(“广交会”)。此后,每年在广州举办春、秋季两次出口商品交易会。从2007年起改称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
4月27日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主题,以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整风运动全面展开。在整风过程中,极少数右派分子乘机向党和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发动进攻。6月,运动的重点开始由党内整风转向反右派斗争。到1958年夏季,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完全结束。对右派分子的进攻进行反击是正确和必要的,但反右派斗争被严重扩大化。
10月15日 武汉长江大桥举行通车典礼。这是中国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梁。
Related Keywords
Myanmar
,
Taiwan
,
Nanshan
,
Liaoning
,
China
,
Wujiang
,
Jiangsu
,
Shanghai
,
United States
,
Hong Kong
,
Penghu
,
Fujian
,
Inner Mongolia
,
Nei Mongol
,
Hunan
,
Nanniwan
,
Shaanxi
,
Yangtze
,
China General
,
San Francisco
,
California
,
Xinhai
,
Hainan
,
Shanxi
,
Liu Laozhuang
,
Henan
,
Yangming
,
Guangdong
,
Hexi
,
Jilin
,
Yanan
,
Whampoa
,
Zhongyue
,
Yunnan
,
Moscow
,
Moskva
,
Russia
,
Bon Chan
,
Tyva
,
Japan
,
Mukden
,
Guiyang
,
Guizhou
,
Baocheng
,
Sichuan
,
Yang Chan
,
Anhui
,
Bandung
,
Jawa Barat
,
Indonesia
,
Anyuan
,
Guangzhou
,
Jinan
,
Shandong
,
Thailand
,
Hainan Island
,
Singapore
,
Beidaihe
,
Hebei
,
East River
,
Liaodong
,
Gansu
,
Nanchang
,
Jiangxi
,
Changchun
,
Peking
,
Beijing
,
France
,
Tiananmen Square
,
Zhengzhou
,
Mongolia
,
Tianjin
,
Tiananmen
,
Paris
,
France General
,
Gutian
,
Jingyu
,
Nanjing
,
Fuping
,
India
,
Xinanjiang
,
Zhejiang
,
Chan Yi
,
Kunming
,
Huaihe
,
Qinghai
,
Chongqing
,
Wuhan
,
Hubei
,
Northland
,
Taymyrskiy Dolgano Nenetskiy Avtonomnyy Okrug
,
Macau
,
Jinggangshan
,
Chengdu
,
Yangtze River
,
Koto
,
Japan General
,
Xiangjiang
,
Kyrgyzstan
,
Xinjiang
,
Tibet
,
Xizang
,
Jizhong
,
Panzhihua
,
Jinsha
,
Jiangbei
,
Germany
,
Fengtian
,
Zuo Quan
,
Geneva
,
Genè
,
Switzerland
,
Pingxingguan
,
Romania
,
Soviets
,
Japanese
,
Burma
,
Chinese
,
Canton
,
Soviet
,
Charter Kang
,
Hubei Jiangxi
,
Xueliang Yang Tiger
,
Jianying Yang
,
Wang Jingwei
,
Chung Hoon
,
Guangxi Zhuang
,
Anhui Sunan
,
Enlai King
,
Anna Lewis
,
Ningxia Muslim
,
Hong Kong Guangdong
,
Shaanxi Shandong
,
Shaohua Su Yu
,
Guizhou Lawrence
,
Peng Dwight
,
Liu Deng
,
Chan Hsieh Fu
,
Anhui Luan
,
King Deng
,
Fujian Shanghang Furuta
,
Ningxia Xiji
,
Liu Shaoqi
,
Liaoning Shen Huaihai Pingjin
,
Wu Chan Deng
,
Yun Yat Chan
,
August Liu Shaoqi
,
Jiangxi Yiyang Zhu
,
Liu Castle
,
Jiangxi Gordon
,
Gansu Fujian
,
Liu Chan Yi Deng
,
August Chan
,
Peng Xuefeng
,
Guizhou Liping
,
A King Deng
,
Liu Shaoqi Zhu
,
Chan Yi Su Yu
,
Guangxi Bose
,
Hubei Hankou
,
Guangdong Jiangxi
,
Shen Lee
,
Jiangxi Gian Wanan
,
Guo Moruo Mao
,
Jinchaji Ji Shandong
,
Yue Gordon
,
Georgy Malenkov
,
Castle Jin
,
Chingling Lee Gao
,
Sunan Liyang
,
Enlai King Jiaxiang
,
Lufeng Huiyang
,
Yan Pei
,
Enlai Peng Dwight
,
Zhejiang Xiaoshan
,
Sun Zhongshan
,
Congress Furuta
,
Zhao Hisashi The Eighth Route Army
,
Centera Shaanxi
,
Field Army
,
Peasants Red Army
,
I Branch
,
National Revolutionary Army On Guangzhou
,
Central Politburo Standing Committee
,
Country The Communist Party
,
China The Communist Party Charter
,
Congress On Soviet Union Moscow
,
Council The
,
Fourth Army On Central
,
Congress On Guangzhou
,
Hui National
,
Route Army Start
,
Research Chan
,
Jiang Central Committee
,
Office Central China South Work
,
Committee On Henan Mall
,
Yanan Rectification Movement
,
Zedong For Central Committee
,
A Central Committee
,
Centera River Shaanxi
,
Rightist Movement
,
Party Democratic
,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
Progress Central Committee
,
Central Branch
,
Yanan August Central Committee
,
Spring On Central Committee
,
Congress On Jiangxi Ruijin
,
Fair Central Committee
,
Army Zhu
,
School Whampoa Military Academy
,
China Health
,
Transaction Committee August To Lee Qian
,
Forest On National
,
Mission Chengdu
,
Gansu Branch
,
Central Fourth Army The Eighth Route
,
China The Communist Party On All National
,
Education Committee
,
Party Embassy Nanjing Shanghai
,
Politburo August Central Committee
,
Liaoning Branch Northeast Bureau
,
Central Propaganda Department
,
B Soviet Union
,
Assembly On Guangzhou
,
Mission Forest Biao Romania
,
Central Office Branch Committee
,
Office Central
,
Center City
,
Service School
,
Red Army
,
Japana National
,
Shanxi Central Office
,
Party Embassy
,
Atomic Energy
,
Flowers Campaign Academic
,
Guangdong National
,
Central Committee
,
China Burma Campaign
,
China The Communist Party On
,
Central Office Chan
,
Central Office
,
Central National College School March Committee
,
Burma Campaign
,
It For Center
,
Agriculture Army
,
China Office
,
Route Army Jinchaji
,
Start May Fourth Movement
,
Central East Northeast Field Army
,
Sports Committee
,
Jinchaji Central Office
,
Zedong For Central Politburo Standing Committee
,
National Chinese
,
Shanxi Field Army
,
Congress On Shanghai Law
,
Route Army On
,
Committee Xi Chung Hoon
,
Jiang Fourth Army
,
National Democratic Revolution
,
Committee On Fuping
,
Fourth Army Liu Laozhuang
,
China Committee
,
Jiangsu The Soviet Union Sunan
,
People Republic National Region
,
Youth To Military Academy
,
Field Army Or Corps
,
Lhasa Central Committee
,
B Mongolia National
,
Department Science
,
History Mission
,
Federation China
,
Central Field Army
,
Logistics Department Square The Eighth Route Army
,
Fourth Army
,
Japan National
,
United Nations
,
National Revolutionary Army
,
Congress On Wuhan
,
Flowers Campaign
,
City For Center
,
Army To Other Liberated Area
,
Gutian Congress
,
Marxist Research Shanghai Beijinga
,
Standing Committee
,
Economy Committee
,
Customs Department
,
Route Army Division
,
Route Army Fourth
,
Central Standing Committee
,
Branch Liaodong
,
Committee Deng
,
B Us English Soviet Union
,
Union On Shanghai
,
Zuo Quan Fourth Army
,
Rebellion Central Committee
,
National Burma Campaign
,
Enlai As Military Academy
,
Embassy Yanan Central Committee
,
China Hong Kong Branch
,
History Mission China
,
Xinhua News Agency
,
Spring The Eighth Route Army
,
Route Army Hong Kong Office
,
Army South Central Politburo
,
People Republic National Day
,
Union Zhejiang
,
Fourth Movement
,
People Congress
,
Marxist May Fourth Movementa Modern China
,
National Progress
,
Missiona Yanan Rectification Movement
,
China The Communist Party Central
,
Liaoning Branch
,
China State Department
,
Japan National United Front
,
Pingjin Campaign
,
China The Communist Party
,
Office The Eighth Route Army Fourth
,
Republic Union
,
Zedong For Xinhua News Agency
,
Congress On Yanan
,
Academy The
,
Usa Mission
,
China The Communist Partya
,
Huaihai Campaign Yangtze River
,
Romania Chan The Eighth Route Army Division
,
Route Army
,
Central Politburo Standing Committee Chan
,
Mission China The Communist Party
,
Thirtieth Movement On Shanghai
,
Mission Japan
,
Youth League
,
Federation Of Trade Unions
,
Office All National Burma Campaign
,
Central National College Trial
,
Department Of State
,
Council Culture
,
Congress On Shanghai
,
Jinan Central Committee
,
Assembly Chan
,
Department The
,
Central Fourth Army
,
Army On Gansu
,
Committee Zhu Germany
,
Army On Sichuan
,
Assembly The Mao Zedong
,
Communist Party
,
All National
,
National Independent
,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
,
Self Strengthening Movement
,
Xinhai Revolution
,
Modern National Democratic Revolution
,
Chinese Semi Colony
,
Russia October Revolution
,
Field New
,
May Fourth Movement
,
City China
,
Marxist May Fourth Movement
,
Modern China
,
Progress Democratic Science
,
March Lee
,
Peking University
,
Marxist Research Shanghai Beijing
,
Hubei Hunan Zhejiang Shandong Guangdong Tianjin
,
Spring Wuhan Changsha Jinan Guangzhou
,
Shanghai Law
,
General Assembly
,
Lee Beijing
,
Tao Liu Changsha
,
King Deng Guangzhou
,
General Assembly Chan
,
Modern China History
,
Mission China
,
Chinese History
,
August China Labor
,
Hunan Mountain
,
Central
,
New Youth
,
Zedong Liu Shaoqi
,
Communist Lee
,
Tan Hirayama
,
Military Academy
,
Prime Minister Jiang Kai Shek
,
Democratic Revolution
,
Progress General Assembly
,
General Secretary
,
Labor General Assembly
,
Trade Unions
,
May Thirtieth Movement
,
Guangzhou Hong Kong
,
Sports History
,
North Region
,
March Jiang Kai Shek
,
Communist Youth League
,
Shanghai District
,
Rebellion March
,
Romania Zhao
,
City Hall March
,
Jiang Kai Shek
,
Zhao Shaw Bear
,
Central Politburo
,
Central Committee General Secretary Wang Jingwei
,
Holocaust Country
,
Zhu Germany Liu
,
Jiangxi Nanchang
,
Communist Party Independent
,
Soviets Republic Central
,
Nanchang Uprising
,
China Chinese Workers
,
Soviets Republic
,
Revolutionary Army
,
Jiangxi Yongxin Village
,
Jinggangshan Start
,
Hubei Macheng
,
West Gannan
,
Jiangxi Gian Wanan Gan County
,
Shonan Region Long
,
Hubei Lake
,
Western Sangzhi Region Liu
,
Shaanxi Weinan Peng Dwight Teng
,
Hunan Ping Jiang
,
Jinggangshan Region
,
Nanchang Uprising Reserved
,
Chinese Workers
,
New Road
,
Soviet Union Moscow
,
Country China
,
Standing Committee Secretary General Hunan
,
Forest Biao
,
Jinggangshan Land Law
,
Land Law
,
Jinggangshan March Gannan
,
Gannan West Fujian
,
Central Soviet
,
Central Gordon West Hubei Jiangxi Northeast
,
Min Hunan
,
Romania Field
,
Henan Mall
,
Anhui Lu An Central
,
West Anhui
,
Central September
,
Milestone Furuta
,
Third Plenary Session
,
August Red
,
Zedong Zhu Germany
,
Gordon West Hubei
,
Fourth Plenary Session
,
Ruijin Japan
,
Incident Start
,
China Northeast
,
Japan Volunteers
,
Japan Guerrilla
,
Revolutionary Army Northeast
,
Mukden Incident
,
Jiangxi Ruijin
,
May China
,
China History
,
China Agencies
,
Red March
,
Enlai Zhu Germany
,
River Shaanxi
,
Zhu China Chinese Workers
,
Consultant Lee Germany
,
Japan March Fujian
,
Committee August
,
Central Red
,
Soviet Central Branch
,
Central Military
,
South Guerrilla
,
Western North
,
Guizhou North March
,
Hunan Channel
,
May Central Politburo
,
Yunnan Tashi Region
,
Red South
,
Sichuan Liangshan
,
Shaanxi Red
,
All National Burma Campaign
,
Eighth Route Army
,
Army South
,
Central August
,
Communist Party Central
,
Civil War
,
North China
,
Shaanxi Gan Ning
,
Sichuan Ganzi Region
,
New Office
,
Soviet Union
,
Ningxia Battle
,
Hexi Corridor
,
Xueliang Yang Tiger City
,
Xian Incident
,
Communist Union
,
Soviet Congress
,
Marco Polo Bridge Incident
,
China Garrison
,
Start China
,
Mountain Guerrilla
,
Japan Salvation
,
Zhu Germany
,
Red General Headquarters
,
Army General Headquarters Zhu
,
National Revolutionary Army New
,
North Branch Jinchaji Taihang
,
Work Shensi
,
Eighth Route Army Division
,
Jin Northeast
,
Pingxingguan Victory
,
Northwest Office
,
Eighth Route Army Fourth
,
General Logistics Department Square
,
Yangming Fort Japanese Airport
,
Eighth Route Army Start
,
Jinchaji Jin Northwest
,
United Front
,
Japan Democratic
,
Eighth Route Army Hong Kong Office
,
Cantonese China
,
Overseas Macau
,
Semi Colony Japan
,
Unjust China
,
Sixth Plenary Session
,
Guangzhou Wuhan
,
Shanghai Nanjing
,
Moruo Mao Dun Willow Cai
,
Chinese Lebanon
,
South China
,
Solidarity Progress
,
Jinan Military
,
Jizhong Military
,
March Romania Chan
,
Thailand Ann
,
Eighth Route Army Jinchaji
,
Japanese Lieutenant
,
Commander China
,
Canada Communist Bethune
,
Tang County
,
Memorial Bethune China
,
New Democracy
,
Mao Zedong Thought
,
Central Secretariat
,
Southeast Asia Overseas
,
Southeast Asia
,
Overseas Salvation
,
Hundred Regiments Offensive
,
Center North
,
Eighth Route Army General Headquarters
,
New Fourth Army
,
Jiang Kai Shek Fourth Army
,
Soviet Union Sunan
,
Yang Jingyu Northeast
,
Zhao Hisashi
,
Corps Kowloon
,
March Central Politburo
,
Henan Region
,
China Democratic
,
Zedong Comrade
,
Yan An Yanan Rectification Movement
,
August China Burma India Theater
,
Soviet Union Zhejiang
,
North Central South China Region
,
Liberated Area
,
Central Committee General Assembly
,
United States San Francisco
,
United Nations Charter
,
Member States
,
Zedong Zhu Germany Liu Shaoqi
,
August Central Politburo
,
Zhu Germany Liu Shaoqi
,
August Japan Emperor
,
Minutes Double Ten
,
Agreement August
,
Chinese Communist Revolution
,
Liaoning Branch Northeast Bureau North
,
Branch West
,
Branch Liaodong South
,
Branch East
,
Envoy Marshall
,
Kyrgyzstan London
,
Communist Party Democratic
,
Down Jiang Kai Shek
,
Communist Party Embassy
,
March Central Office
,
Yan An Start
,
March Jiang Kai Shek Order
,
South West North
,
Shaanxi Liberated Area
,
Liu Shaoqi Zhu Germany
,
Jin Northwest
,
Nanjing Shanghai Suzhou Hangzhou
,
Anti Civil War
,
East Field Army
,
Long Sea
,
China Land Law
,
Shaanxi Creek Village
,
All China
,
East Yellow
,
Labor Day
,
New China
,
Committee North
,
Peoples Daily
,
Hong Kong Work
,
Northeast Field Army
,
Liaoning Shen Battle Northeast
,
May East Field Army
,
Jinan Battle
,
Huaihai Campaign Yangtze River North
,
Forest Biao Romania
,
North Military
,
North Northeast Military
,
Pingjin Campaign North
,
Peking Peace
,
Eve China
,
New Year Dedication
,
Northwest Central East Northeast Field Army
,
Cantonese Jiangxi Gordon
,
Zedong Liu Shaoqi Zhu Germany
,
Battle Baiwanxiongshi
,
Stalin Vyacheslav Molotov Georgy Malenkov
,
China Economy
,
Organic Law People
,
Republic Central
,
Organic Law
,
Volunteers March
,
State Council
,
Prime Minister
,
Beijing Tiananmen Square
,
March Central
,
Republic National Day People
,
West Country
,
Beijing Military
,
Province City County
,
State Council Culture
,
Transaction Committee August
,
Lee Qian
,
March State Council
,
Unified Country
,
Republic Marriage Act
,
Freedom Monogamy
,
Hainan Island New China
,
Tibet Taiwan
,
Solidarity Chinese
,
New China Health
,
Korean War
,
Milestone Korean War
,
Tibet Peace
,
Beijing Tianjin
,
Republic Punishment
,
August People
,
Republic National Region
,
Xinjiang Uighur
,
March Guangxi
,
March People
,
Country Start
,
India Cina Peace
,
India Burma
,
Prime Minister Nehru
,
Yangtze River Huaihe Basin
,
State Department
,
Xinjiang Military
,
Staff August
,
Corps March
,
Yijiangshan Islands
,
March China
,
Indonesia Bandung
,
Republic Marshal
,
Lenin Collection Chinese
,
Modern Science March
,
Science Advanced
,
China Text
,
Hundred Flowers Campaign Academic
,
Hundred Flowers Campaign
,
Country Forest Park
,
Forest Park
,
Park Ocean Hong Kong
,
Communist Party Charter
,
Enlai Zhu Germany Chan
,
State Department Science
,
Marx Engels Collection Chinese
,
Anti Rightist Movement
,
New Health
,
Anti Right
,
Wuhan Yangtze River Bridge
,
October Revolution
,
Hero Monument
,
Henan Zhengzhou Convener Central
,
Xinhua News Agency Beijing
,
மியான்மர்
,
டைவாந்
,
சீனா
,
ஷாங்காய்
,
ஒன்றுபட்டது மாநிலங்களில்
,
ஹாங் காங்
,
புஜியன்
,
உள் மங்கோலியா
,
னே மங்கோல்
,
ஹுனன்
,
ஷாங்க்ஷி
,
யாங்க்ட்ஜே
,
சான் பிரான்சிஸ்கோ
,
கலிஃபோர்னியா
,
ஹைனன்
,
ஹேநான்
,
குவாங்டாங்
,
ஹெக்ஸி
,
யுன்னன்
,
மாஸ்கோ
,
மோசிக்குவா
,
ரஷ்யா
,
ஜப்பான்
,
ஸிச்வாந்
,
அன்ஹுய்
,
பாண்டுங்
,
ஜவ பாரத்
,
இந்தோனேசியா
,
குவாங்சோ
,
ஜினன்
,
சாண்டோங்
,
தாய்லாந்து
,
ஹைனன் தீவு
,
சிங்கப்பூர்
,
கிழக்கு நதி
,
க்யாந்ஸ்யூ
,
நங்சங்
,
ஜியாங்சி
,
பேகிங்
,
பெய்ஜிங்
,
பிரான்ஸ்
,
மங்கோலியா
,
பாரிஸ்
,
நான்ஜிங்
,
இந்தியா
,
ஜெஜியாங்
,
சான் இ
,
குன்மிங்
,
கிங்காய்
,
சோங்க்கிங்
,
நார்த்லேண்ட்
,
மக்காவு
,
செங்கிடு
,
யாங்க்ட்ஜே நதி
,
கோட்டோ
,
கிர்கிஸ்தான்
,
ஐயிஂஜையாஂக்
,
திபெத்
,
ஜெர்மனி
,
ஜிநீவ
,
சுவிட்சர்லாந்து
,
ரோமானியா
,
ஜப்பானிய
,
பர்மா
,
சீன
,
கேன்டன்
,
சோவியத்
,
வாங் ஜிங்வே
,
சுங் ஹூன்
,
அண்ணா லெவிஸ்
,
ஹாங் காங் குவாங்டாங்
,
லியூ டெங்
,
ஆகஸ்ட் சான்
,
ஷென் லீ
,
யான் பேய்
,
சூரியன் ழொனக்ஷன்
,
புலம் இராணுவம்
,
விவசாயிகள் சிவப்பு இராணுவம்
,
நான் கிளை
,
சபை தி
,
கட்சி ஜனநாயக
,
மக்கள் விடுதலை இராணுவம்
,
மைய கிளை
,
சீனா ஆரோக்கியம்
,
கல்வி குழு
,
மைய ப்ரொபக்யாஂட துறை
,
அலுவலகம் மைய
,
மையம் நகரம்
,
சேவை பள்ளி
,
சிவப்பு இராணுவம்
,
அணு ஆற்றல்
,
மைய குழு
,
மைய அலுவலகம்
,
பர்மா பிரச்சாரம்
,
சீனா அலுவலகம்
,
விளையாட்டு குழு
,
தேசிய சீன
,
தேசிய ஜனநாயக புரட்சி
,
சீனா குழு
,
துறை அறிவியல்
,
வரலாறு பணி
,
நான்காவது இராணுவம்
,
ஜப்பான் தேசிய
,
ஒன்றுபட்டது நாடுகள்
,
தேசிய புரட்சிகர இராணுவம்
,
மலர்கள் பிரச்சாரம்
,
நின்று குழு
,
பொருளாதாரம் குழு
,
சுங்க துறை
,
மைய நின்று குழு
,
சீனா ஹாங் காங் கிளை
,
நான்காவது இயக்கம்
,
மக்கள் காங்கிரஸ்
,
தேசிய ப்ரோக்ரெஸ்
,
சீனா நிலை துறை
,
சீனா தி கம்யூனிஸ்ட் கட்சி
,
குடியரசு தொழிற்சங்கம்
,
கலைக்கழகம் தி
,
பாதை இராணுவம்
,
பணி ஜப்பான்
,
இளைஞர்கள் லீக்
,
கூட்டமைப்பு ஆஃப் வர்த்தகம் தொழிற்சங்கங்கள்
,
துறை ஆஃப் நிலை
,
சபை கலாச்சாரம்
,
துறை தி
,
கம்யூனிஸ்ட் கட்சி
,
அனைத்தும் தேசிய
,
தேசிய சுயாதீனமான
,
சுய பலப்படுத்துதல் இயக்கம்
,
புலம் புதியது
,
இருக்கலாம் நான்காவது இயக்கம்
,
நகரம் சீனா
,
நவீன சீனா
,
பேகிங் பல்கலைக்கழகம்
,
ஜநரல் சட்டசபை
,
பணி சீனா
,
சீன வரலாறு
,
மைய
,
புதியது இளைஞர்கள்
,
இராணுவம் கலைக்கழகம்
,
ஜனநாயக புரட்சி
,
ஜநரல் செயலாளர்
,
வர்த்தகம் தொழிற்சங்கங்கள்
,
குவாங்சோ ஹாங் காங்
,
விளையாட்டு வரலாறு
,
வடக்கு பகுதி
,
கம்யூனிஸ்ட் இளைஞர்கள் லீக்
,
ஷாங்காய் மாவட்டம்
,
ரெபெலியந் அணிவகுப்பு
,
நகரம் மண்டபம் அணிவகுப்பு
,
நங்சங் எழுச்சி
,
புரட்சிகர இராணுவம்
,
சீன தொழிலாளர்கள்
,
புதியது சாலை
,
சோவியத் தொழிற்சங்கம் மாஸ்கோ
,
நாடு சீனா
,
நில சட்டம்
,
மைய சோவியத்
,
ஆகஸ்ட் சிவப்பு
,
இருக்கலாம் சீனா
,
சீனா வரலாறு
,
மைய சிவப்பு
,
மைய இராணுவம்
,
மேற்கு வடக்கு
,
சிவப்பு தெற்கு
,
ஸிச்வாந் லியானஷன்
,
எட்டாவது பாதை இராணுவம்
,
இராணுவம் தெற்கு
,
கம்யூனிஸ்ட் கட்சி மைய
,
சிவில் போர்
,
வடக்கு சீனா
,
புதியது அலுவலகம்
,
சோவியத் தொழிற்சங்கம்
,
ஹெக்ஸி தாழ்வாரம்
,
ஐயியாந் சம்பவம்
,
கம்யூனிஸ்ட் தொழிற்சங்கம்
,
சோவியத் காங்கிரஸ்
,
மார்கோ போளோ பாலம் சம்பவம்
,
வடமேற்கு அலுவலகம்
,
ஒன்றுபட்டது முன்
,
தெற்கு சீனா
,
ஜினன் இராணுவம்
,
ஜப்பானிய லெப்டினன்ட்
,
புதியது ஜனநாயகம்
,
மைய செயலகம்
,
தென்கிழக்கு ஆசியா
,
நூறு ரெஜிமென்ட்கள் தாக்குதல்
,
மையம் வடக்கு
,
புதியது நான்காவது இராணுவம்
,
சீனா ஜனநாயக
,
விடுவிக்கப்பட்டது பரப்பளவு
,
ஒன்றுபட்டது நாடுகள் சாசனம்
,
உறுப்பினர் மாநிலங்களில்
,
சீன கம்யூனிஸ்ட் புரட்சி
,
கிளை மேற்கு
,
கிளை கிழக்கு
,
தெற்கு மேற்கு வடக்கு
,
எதிர்ப்பு சிவில் போர்
,
நீண்டது கடல்
,
அனைத்தும் சீனா
,
தொழிலாளர் நாள்
,
புதியது சீனா
,
மக்கள் தினசரி
,
ஹாங் காங் வேலை
,
வடக்கு இராணுவம்
,
பேகிங் சமாதானம்
,
சீனா பொருளாதாரம்
,
ஆர்க்யாநிக் சட்டம்
,
தொண்டர்கள் அணிவகுப்பு
,
நிலை சபை
,
ப்ரைம் அமைச்சர்
,
மேற்கு நாடு
,
பெய்ஜிங் இராணுவம்
,
திபெத் டைவாந்
,
கொரியன் போர்
,
ஆகஸ்ட் மக்கள்
,
ஐயிஂஜையாஂக் உய்கூற்
,
அணிவகுப்பு மக்கள்
,
நாடு தொடங்கு
,
இந்தியா பர்மா
,
ப்ரைம் அமைச்சர் நேரு
,
நிலை துறை
,
ஐயிஂஜையாஂக் இராணுவம்
,
அணிவகுப்பு சீனா
,
நூறு மலர்கள் பிரச்சாரம்
,
காடு பூங்கா
,
கம்யூனிஸ்ட் கட்சி சாசனம்
,
புதியது ஆரோக்கியம்
,
அக்டோபர் புரட்சி
,
vimarsana.com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