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借环保

【深度】借环保非议"中国人吃肉",西方到底有多伪善?|肉类|牛肉|猪肉|人造肉


2021-06-23 07:00:37 来源: 环球网资讯
举报
分享至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对于世界来说,“14亿人的中国餐桌”一直意味着巨大的商机,为满足中国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一些国家甚至会改变其种植和销售食物的方式。然而,“中国餐桌”也总是被外界拿着放大镜挑刺。早在十多年前,就有美国《洛杉矶时报》称“中国人要吃光美国的乌龟”,到近年来,一些西方媒体称中国人对牛油果“无法满足的胃口”导致其“全球供应短缺”,“中国人对火腿的狂热”导致西班牙国内伊比利亚火腿价格上涨。最近,一些所谓的科普大V在国内社交平台上扎堆发表“中国人过度食用海鲜”的言论引发巨大争议,他们被揭可能是收了境外非政府组织的钱。而处于此次舆论风波最中心的是科普大V“回形针PaperClip ”,因为其前员工被起底现在供职于美国军方机构。此次并非是“回形针”第一次受到质疑,去年,它还发布过“中国人的肉蛋奶消费为什么会影响到巴西热带雨林的存亡”的视频。其观点跟西方的论调可谓高度一致——近年来,一些外媒持续炒作“中国人吃肉多导致全球变暖”的话题。
  
非议中国人吃肉的几种“观点”
  经合组织的数据显示,中国消耗全世界28%的肉,包括全球一半的猪肉,拥有价值860亿美元的肉类市场。英国《卫报》3月发表的文章说,上世纪60年代,中国每人年均消耗5千克肉,上世纪70年代末,这一数字飙升至20千克,如今增至44千克。
  一些西方媒体近年来便经常拿中国人消耗肉类的数据来做文章。比如美国《大西洋月刊》2018年曾以“中国对肉的喜爱威胁到了绿色环保运动”为题刊文称,中国人消耗肉类的总量是美国的两倍,而且这一数字会持续上涨。公共政策倡导团体WildAid的专家认为,到2030年,中国人每年人均消耗肉类将增长至90千克左右。文章称,中国的畜牧业生产了世界上一半的猪肉、1/4的禽肉和1/10的牛肉。
  “中国如何通过将肉移出菜单来改变世界?”美国《时代》周刊今年1月的一篇文章称,将中国畜牧业规模减半将减少10亿吨二氧化碳排放。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人文和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尼克·比斯利称:“除非你把中国带上,否则你在气候变化方面将毫无作为。”
  畜牧业确实与环境问题有关。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一份报告,与畜牧业供应链相关的温室气体年排放量总计71亿吨二氧化碳当量,预计占人类造成的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14.5%。主要排放源是:饲料生产和加工(占总排放量的45%)、奶牛在消化过程中产出的温室气体(39%)和粪肥腐解(10%)。剩余部分来自动物产品的加工和运输。《时代》周刊的文章则称,“畜牧业产生全人类制造的20%至50%的温室气体”。
  饲养牛羊等牲畜也会消耗更多的土地和资源。BBC称,在一些国家,需要砍伐森林以扩大牧场,这进一步导致全球变暖。英国《卫报》等部分西方媒体称,中国对牛肉的需求帮助巴西牛肉销售如火箭般上升到创纪录水平,但这种繁荣也带来高昂的环境代价,有“吃光雨林”的风险。官方数据显示,2020年巴西供应中国肉类进口的43%,对中国的牛肉出口同比猛增76%。
  还有另一种将中国人吃肉与砍伐亚马孙热带雨林强行挂钩的观点。英国《经济学人》曾在“猪的帝国”一文中称,中国人爱吃猪肉,养猪业庞大,而每千克猪肉需要6千克饲料,中国需要从海外进口大量饲料。“全球一半的饲料作物都被中国猪吃掉了”,有专家声称。而巴西和阿根廷都在通过砍伐雨林来开垦耕地,种植大豆。
  《经济学人》还列举了中国养猪业“有害环境”的其他原因:阿根廷一些地方的农民使用不利于后代健康的除草剂来种植大豆,该国每年生产的800万吨大豆几乎都被送往中国;中国养猪行业“管理混乱”,每年排放数十亿吨的污染物,是中国“最大的水源与土壤的污染源”。
  
究竟谁的饮食习惯对环境威胁更大?
  对于西方媒体非议中国养猪业需要大量进口饲料而加剧热带雨林遭砍伐的风险,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王祖力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膳食猪肉是中国的社会生产方式以及农业发展的结果。作为传统畜牧业,养猪业在全世界范围广泛分布,将中国单拎出来加以指责很不合适。而中国进口农产品,比如饲料原料大豆、玉米等,首先是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但西方对此“选择性失明”。
  至于西方媒体称中国养猪业“污染严重”,王祖力说,在生态环境方面,中国近年来对养殖业、尤其是养猪业的要求日趋严格,制定了非常详细的法律法规。整体上看,中国养殖业正向循环农业、生态农业方向发展。在保护环境方面,中国较以往改善明显,大幅缩小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
  “敦促中国人少吃肉就能改变世界?别甩锅了。”美通社这样说。德国经济学者斯坦奈克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近年来,欧美又打着环境保护的大旗,对中国人吃肉进行道德评价。在这一问题上,再次凸显西方的双重标准,因为相关论调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中国的人均肉类消费量远低于欧美国家水平。经合组织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人均肉类消耗量为44.4千克,美国为101.6千克,澳大利亚为89.3千克。其中,美国人均牛肉和禽肉消耗量分别是26.2千克和51千克,都远远高于中国的4.2千克和14.2千克。即便是猪肉,美国人均消耗量(24千克)也比中国多(22.7千克)。
  另据FAO的数据显示,欧盟国家人均年肉类消耗量超过80千克。统计数据网站Statista数据显示,2020年,德国人均肉类消耗量预计为57千克,这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
  根据经合组织的预测,到2028年,中国的人均年肉类消耗水平依然不及美国,在牛肉、猪肉、禽类上,中国的数据依次是4千克、30.9千克、14.1千克,而美国依次是25.9千克、23.9千克、50.9千克。只有在消耗羊肉上,中国的人均数据高于美国,分别是1.9千克和0.4千克。
  众所周知,西方人爱吃牛肉,而根据FAO的报告,养牛业占畜牧部门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65%。每生产1千克牛肉,相当于排放了342千克的二氧化碳当量,而小反刍动物(如羊)的这一数据是165千克,牛奶为84千克,猪肉、鸡肉、鸡蛋分别为52千克、40千克和42千克。
  综上所述,中国人更爱吃猪肉,美国人更爱吃牛肉,牛肉比猪肉的环境威胁更大,而且在人均消耗量上,无论是猪肉还是牛肉,都是美国人更高,用德国经济学者斯坦奈克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的话来总结,这意味着,美国人在吃肉问题上消耗的“气候赤字”更加突出。香港《南华早报》曾引述英国牛津大学的一项研究称,要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西方国家的牛肉消费量需要减少90%。
  
如果美国人自己被要求少吃肉呢?
  美国媒体要求中国人少吃肉时振振有词,如果是美国人自己被这么要求呢?《华盛顿邮报》4月报道称,英国《每日邮报》的一篇文章说,要满足拜登的气候变化目标,美国人需要将红肉(猪羊牛肉等)的消耗量降至每年4磅或相当于每月约一个汉堡,此文让福克斯新闻网的媒体人和许多美国网民很愤怒。
  美国的一些研究也对通过少吃肉来减排不以为然。该国农业部和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学者2017年的一项研究表明,即使美国人从他们的饮食中去除所有的动物蛋白,也只能减少美国温室气体排放量的2.6%。加州大学动物科学系专家弗兰克·米特罗纳称,在美国,养牛养猪的温室气体排放约占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3%,而交通运输的温室气体排放约占26%。另有学者称,将牛肉从饮食中去除可能会对美国食品系统的可持续性产生负面影响,因为牛可以将低质量的饲料转化为高质量的蛋白质。如果不将牛肉作为一种蛋白质选择,那么可能需要一种等价的蛋白质来源来取代它,这也会产生温室气体排放的后果。
  一些西方媒体也注意到,如今在中国,肉类消费已不再被视为“财富的象征”,“素食革命”正悄然兴起。《南华早报》称,数据显示,中国有大约5000万素食者,约占人口总数4%。这一比例跟美国差不多。据VOX网站报道,1999年至2018年,美国人中素食者的比例一直徘徊在5%至6%。
  英国《卫报》今年3月的文章称,在中国的大城市,一些社交媒体群组、网站正在推广“无肉生活”,编制各地素食餐厅地图等。根据非营利组织“好食品研究所”的一份报告,2018年,中国人造肉市场估值为61亿元人民币,预计将以每年20%至25%的速度增长。
  推销人造肉也正是一些西方人“敦促”中国人少吃肉的目的之一。比如,被媒体广泛引用的“中国人每吃一块肉,亚马孙雨林里就冒出一股烟”这句话出自美国人造肉巨头“不可能食品”首席执行官布朗,他说,中国“绝对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市场”。
  《时代》周刊称,在文化上,人造肉也可能比较适合中国人,因为

Related Keywords

Australia , Taiwan , Hamburg , Germany , Iberian Peninsula , Spain General , Spain , United States , Hong Kong , Paris , France General , France , United Kingdom , Argentina , Washington , Brazil , China , California , Virginia , Canada , Nigeria , La Trobe , Tasmania , Houston , Texas , America , States Atlantic , Deutsche Welle , States Los Angeles , Michael Clarke , Virginia University , Livestock Department , Times Embassy Canada Germany Country Singapore , Us Pass Agency , Country Group , California University , Sciences College Dean Nigeria , Planning Department , United Nations , University Of Oxford Martin College ,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 Australia La Trobe University , University Of Oxforda Research , United Kingdom University Of Oxford , Industrial Research , Universal Times , China Market , Yet China , United States Los Angeles Times , Guo China , Market United Kingdom Guardian March , United States Atlantic , Green , Social Sciences College Dean Nigeria , United Kingdom Guardian , United Kingdom The Economist , America Country , Hong Kong South Morning , United Kingdom University , West Country , Fox News , Transport Transportation , South Morning , China Temple , Oxford Martin College , United States Web , United Kingdom Ireland Netherlands , Australia Cth Science , Progress West , Westerners United States , Country Independent , Bin Universal Times , ஆஸ்திரேலியா , டைவாந் , ஹாம்பர்க் , ஜெர்மனி , ஐபீரியன் தீபகற்பம் , ஸ்பெயின் ஜநரல் , ஸ்பெயின் , ஒன்றுபட்டது மாநிலங்களில் , ஹாங் காங் , பாரிஸ் , பிரான்ஸ் ஜநரல் , பிரான்ஸ் , ஒன்றுபட்டது கிஂக்டம் , அர்ஜெண்டினா , வாஷிங்டன் , பிரேசில் , சீனா , கலிஃபோர்னியா , வர்ஜீனியா , கனடா , நைஜீரியா , லா திரோபே , டாஸ்மேனியா , ஹூஸ்டன் , டெக்சாஸ் , அமெரிக்கா , மாநிலங்களில் அட்லாண்டிக் , டாய்ச் வெல்லே , மாநிலங்களில் லாஸ் ஏஞ்சல்ஸ் , மைக்கேல் கிளார்க் , வர்ஜீனியா பல்கலைக்கழகம் , கால்நடைகள் துறை , நாடு குழு , கலிஃபோர்னியா பல்கலைக்கழகம் , திட்டமிடல் துறை , ஒன்றுபட்டது நாடுகள் , ஆஸ்திரேலியா லா திரோபே பல்கலைக்கழகம் , ஒன்றுபட்டது கிஂக்டம் பல்கலைக்கழகம் ஆஃப் ஆக்ஸ்ஃபர்ட் , தொழில்துறை ஆராய்ச்சி , சீனா சந்தை , இன்னும் சீனா , ஒன்றுபட்டது மாநிலங்களில் அட்லாண்டிக் , பச்சை , ஒன்றுபட்டது கிஂக்டம் பாதுகாவலர் , அமெரிக்கா நாடு , ஒன்றுபட்டது கிஂக்டம் பல்கலைக்கழகம் , மேற்கு நாடு , நரி செய்தி , தெற்கு காலை , ப்ரோக்ரெஸ் மேற்கு ,

© 2025 Vimarsana